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中药材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24 17:16:59
1 征稿内容
1.1 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
1.2 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等。
1.3 中药材鉴别,加工炮制和商品养护。
1.4 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5 中药化学,药理与临床试验。
1.6 国外药材的生产研究成果和动向。
1.7 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材上的应用。
1.8 基础理论讲座,文献综述,专论,考证,译文,中药剂型改革,制剂,用药,药膳,经验以及报道中药店(房)的文章等。
2 来稿要求
2.1 来稿以科研论文、经验总结、简报、综述、译文等形式均可。科研论文及经验总结必须观点明确,有分析,有结论,避免材料堆积罗列,字数一般在6000字以内(包括图表);研究简报字数一般在2000字以内;综述一般不超过8000字;译文可节译或全译,要求翻译准确,文字流畅。
2.2 稿件力求语句通顺,简明精炼;表格要简炼,两端开口,不用纵线,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除栏头外,表身中不用横线;插图用绘画纸黑墨水笔正确绘制,要求黑白分明;照片要清晰,尽可能附上底片。编号写成“图1”、“表1”字样。
2.3 论文署名不应过多,主要应限于参加论文写作、实验数据采集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解答有关问题者,一般不得超过7人,人名间用逗号分开,每位作者依次按单位顺序右上角用1,2,3…标注,通讯作者以上标“ * ”标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均可只有一位;若第一作者或第一单位有变动,应有单位证明信,对论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如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可放在致谢项。有英文摘要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全部大写,复姓应连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
2.4 工作单位名称用全称,不用简称或缩写,工作单位后写出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有英文摘要者,应与中文单位名称对应。通讯作者英文中不用“ * ”标出。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分隔。音节混淆者需加“ ′ ”(英文撇号),如Xi′an(西安)。
2.5 文稿(除短文外)需附加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50字,关键词3~8个,中、英文需对应(英文摘要择优保留)。关键词尽量选用《汉语主题词表》和《中医中药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主要的自由词和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研究性论文中的中、英文摘要均采用四要素结构式书写,即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其后均加“:”。综述性论文需写出指示性摘要,中文200字以上。有英文摘要者,英文关键词务必与中文对应,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2.6 脚注在首页左下角应注明:①基金项目:应注明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基金名称的全称及编号。②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研究方向,联系方式(Tel、Fax、E-mail)。③*通讯作者:姓名,联系方式(Tel、Fax、E-mail)。
2.7 前言一般不超过250字,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并应明确提出论文研究的目的。勿作文献综述,不可轻易使用“国内未见报道”、“国内外首创”等词句。建议写为“笔者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
2.8 正文均采用五号宋体书写,要求层次分明,在层次标码后,应拟定标题。尽量减少层次,不得多于3层,采用1,1.1,1.1.1方式。
2.9 研究论文所用中药需经过鉴定,名称需用通用名,并注明拉丁学名;防治病虫害方面的稿件,须注明病原体的学名和鉴定人的姓名。
2.10 计量单位应按国际统一计量单位和符号书写,如:m,cm,mm,kg,g,h,min,s,mg/mL,mL/min等。
2.11 需斜体的字母包括:
(1)物理量符号,如p(压力)、V(体积)、m(质量)等;
(2)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学名,如Valerian officinalis L. var. latifolia Miq. ;
(3)化学中表示旋光性、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如d-(右旋)、d-l(外消旋)、o-(邻位)、p-(对位)、m-(间位)、iso-(异位);
(4)含双键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如Z(顺式)、E(反式);手性化合物空间结构,如R(顺时针)、S(逆时针);
(5)氨基酸、肽类、糖类等;D(取代基在右侧)、L(取代基在左侧);
(6)取代位的元素,如N、O、P、S;常数k;
(7)几何数(如横坐标x、y,相关系数r等);
(8)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数n、均数x、标准差s、F检验、t检验和概率P等;
(9)拉丁文字,如in vivo、in vitro、po、et al等;
(10)英文参考文献的刊名;
(11)化学物质里的希腊字母。
2.12 讨论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论文的新发现及对结果的分析、实验不足处,不重复引言及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避免不成熟的论断。讨论中可与其他报告的结果相联系,理由充足时,可恰如其分地提出设想和建议。
2.13 参考文献一般限15篇,综述稿件限30篇(尽量用近5年内的),应选择作者亲自过目、且属主要者,须经仔细核实。应引用公开发行的原著及新的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译文、文摘、转载。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不能列入参考文献,尽量少引用教科书。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外,可列入参考文献,但在刊名后加圆括号注明,如:(在印刷中)或(in press)。尚未被采用的稿件,可在文中用圆括号注明(待发表资料),但不能列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下列格式书写(举列):
A. 专著:
[1]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M]. 第1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25-326.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1-12.
B. 期刊文章:
[3] 杨新杰, 许苗苗, 宋蓓, 等. 土壤因子对珠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药材, 2014, 37(9): 1513-1517.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4] 王德群. 神农本草经探[A]. 第十七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蕲春: 中国药学会, 2013: 163-165.
D. 报纸文章:
[5] 周蔓仪.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N], 中国中医药报, 2014-11-12(1).
E. 专利:
[6] 刘陶世,段金廒,狄留庆,等. 一种左金胃漂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P]. CN: 1951443, 2007-04-05.
3 注意事项
3.1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3.2 不可一稿多投,否则由此而引起的后果由作者负责。
3.3 来稿一经采用,需交版面费。
3.4 稿件刊登后即寄作者本期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