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中外医药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9-08 11:11:48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真实,文字规范,研究性论文须有统计学处理,数据准确规范。文稿的字数(包括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请控制在5000字以上,一般不超过1万字。
2、文稿基本排版及格式要求:推荐以Word文档形式投稿,中文用宋体五号,英文请使用Times New Romas字体,1.5倍行距,文章标题及各级小标题加粗,摘要、关键词、各级小标题定格写,其余正文首空两行。建议投稿前按照本刊以往发表的论文进行格式调整,规范的学术论文是审稿加分项。
2.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准确反映文章主题。实用专业词汇,不宜使用缩略语。中文题名尽量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应在投稿时确定,并附有作者单位和邮政编码及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学历、职称、职务、科室和联系电话)。
2.3、伦理说明: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要求:
(1)所有的知情同意均需签署书面材料,不能为口头约定;
(2)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均需提供伦理批号,并附上伦理证明上传电子档至电子邮箱;
(3)如无伦理委员会或未进行伦理申请,应在文中描述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2.4、摘要:研究型论文必须要有摘要,200-300字左右为宜。研究型论文(论著类)的摘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结构式摘要格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统计数据)、结论四部分。综述类文章可选择指示性摘要,直接描述本研究的内容。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的项目原则上和中文摘要一致。
2.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3-5个),请尽量采用最新版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
2.6 、前言部分:前言部分请结合自己的研究选题阐述国内外相关现状、研究意义及目的,包括课题的背景、理论意义、应用前景、当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意义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要明确地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语句要简洁。前言部分文字300-500字即可。
2.7 、图表:图表要放置在文中对应的位置。其中,表格统一采用三线表,注明表序、表题、栏头栏目、单位、数字及表注。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必须与正文一致,缩略语应在表下注释。图表及照片不宜过大,高与宽的比率为5:7。所有图片要求有良好清晰度与对比度。
2.8 、研究设计部分:研究对象部分应注明研究时间及纳入/排除标准,第一次请勿出现第一人称称谓,应具体写明“xx单位xx科室”。自行设计的问卷应具体描述其具体条目、评价指标,同时建议描述问卷的信、效度。
2.9 、统计学方法的描述:应根据所采用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描述应规范正确,示例如下:本研究采用SPP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XX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描述,采用XX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0 、文中名词部分:按照统一科技名词,数字、计量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书写。请尽量少使用缩略词,摘要里面不能出现中/英文缩略词;正文中使用缩略语时,首次出现处应先描述其中文全称,然后括号注出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若使用商品名,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2.11、讨论部分:讨论中请勿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必须针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与国内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文章的意义与价值、可供参考的意义、不足之处等。
3、参考文献
3.1、文献数量要求:请引用近5年国内外正式出版刊物的文章,同时每篇文章建议引用本杂志参考文献1-2篇。综述类文章参考文献至少在20篇以上,其他科研论文15篇左右,个案类文章10篇左右。参考文献表附于文末,依文中出现先后为序,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以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
3.2、书写规范:文献书写依据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中文后加表示“,等”的文字,英文后加”,et al.”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姓采用全拼,首字母大写,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
3.3、常见参考文献格式示例:
(1)普通图书: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5-33.
(2)论文集、会议录: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年卷[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45-52.
(3)科技报告: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 PB91-194001[R]. Springfield: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1990.
(4)学位论文: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1998.
(5)专利文献: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1993-04-14.
(6)专著中析出的文献: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90-99.
(7)期刊中析出的文献:李泰贤,黄江海,陈志伟,等.针刀疗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8,24(21):43-47,50.
(8)报纸中析出的文献: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9)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
4.论文选题要新颖
学术期刊的选题决定了一段时间内刊物发稿的方向和思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在学术期刊选题范围之内的论文就无法选用,只是说,符合刊物选题的论文更容易引起编辑的兴趣。
有鉴于此,研究者应密切关注研究专业领域内的理论前沿和社会热点,具体途径包括:第一,许多学术期刊会公布年度重度选题,研究者可以以此作为参考;第二,许多知名网站、学者、研究团队会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经济研究领域的“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等;第三,密切关注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的立项情况,它们代表了宏观层面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或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第四,积极参加领域内的学术会议,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同时也可以了解同行的研究进展。
5.论证过程要严密
学术论文是作者就某个问题展开的思考,思考的过程是逆向的,但是作者论证陈述的过程必须是正向的。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作者能够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而且论述过程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首先体现在文章的摘要以及标题的设置上。编辑拿到稿子,会依据文章的题目、摘要以及各级标题做出初步判断。
许多研究者没有给予文章题目以足够的重视,但文章题目其实非常重要,是整篇文章的关键所在,成功的论文题目就是能够成为“标题党”,能够吸引编辑和读者的眼球。论文摘要是对论文重要信息的凝练,作者必须有条理、通顺、简要地对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好的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也就是说,即使不阅读全文,也能够获得论文必要信息。学术论文通常要用分级标题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标题的设置应言简意赅、主题突出、语言规范、形式考究,同时应注意标题之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6.论文格式要规范
论文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格式的规范性同样不能忽视。格式规范的论文可以给编辑和审稿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这也是作者态度认真、作风严谨的重要表现,还能够体现作者对刊物的尊重和重视。此外,论文初稿完成后大致都不成熟,此时不要急于投稿,而是将文章放置几日,沉淀后重新阅读,此时作者的思路会变得更加顺畅,语言也会更成熟。
而且学术研究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从论文选题的确定到文章成稿,应积极与他人沟通、讨论,将论文呈现给更多的专家和同行阅读,这可以认为是提高论文质量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