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秋冬季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该怎么做?
时间:2024-11-12 10:52:00
一、生活习惯调整
合理饮食
控制盐摄入: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秋冬季节人们口味往往偏重,但仍应尽量减少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 5 克。烹饪时可以使用限盐勺来控制盐量,同时减少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的食用。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橙子等)、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例如,每天保证摄入 20 - 30 克膳食纤维,可以通过早餐食用一碗燕麦粥,午餐和晚餐搭配大量蔬菜来实现。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动物油脂、油炸食品等。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不饱和脂肪有助于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例如,每周可以食用 2 - 3 次深海鱼,以获取对心血管有益的 Omega - 3 脂肪酸。
适量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秋冬季节天气较冷,适合进行室内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如果天气较好,也可以在室外进行快走、慢跑等运动。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而定,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注意运动时间:避免在清晨气温较低的时候运动,因为此时人体的血管收缩,血压容易升高。可以选择在上午 10 点左右或下午 3 - 4 点进行运动,这个时间段气温相对较高,比较安全。
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放松: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快走 5 - 10 分钟或活动关节等,让身体适应即将开始的运动强度。运动后要进行拉伸放松,帮助缓解肌肉疲劳,减少运动损伤。
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增加血小板聚集,从而容易形成血栓。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吸烟者来说,可以采用逐渐减少吸烟量的方法,或者借助戒烟辅助工具,如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同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限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问题。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一个标准饮酒单位相当于 14 克纯酒精),女性应更少。如果有饮酒习惯,可以适量饮用红酒,因为红酒中含有一些对心血管有益的成分,如白藜芦醇,但也要注意控制饮用量。
二、环境管理
注意保暖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要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头部、颈部、脚部等部位。头部血管丰富,受凉后脑血管容易收缩,引起头晕等症状;颈部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保暖可以防止血管痉挛;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保持脚部温暖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例如,出门时可以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穿上保暖的鞋子。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控制: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 18 - 24℃较为适宜。可以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来调节温度,但要注意定期通风,避免室内空气污浊。
湿度调节:秋冬季节空气干燥,室内湿度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等设备来维持在 40% - 60%。适宜的湿度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对心血管系统有益。
三、疾病管理和心理健康维护
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
定期测量: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秋冬季节更要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建议至少每周测量一次血压,每月测量一次血糖和血脂。如果已经患有这些疾病,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增加测量频率。
合理用药: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或换药。例如,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也需要继续服药来维持血压稳定。
保持良好的心态
秋冬季节日照时间缩短,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情况。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等)、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