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2022中药进出口表现双优
时间:2023-04-14 09:17:05
近年来,中药类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在海外市场也受到青睐。植物提取物、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保健品进出口均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2022年,国际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全球化发展向区域化发展转变趋势明显,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迎来新的挑战,中药进出口延续2021年势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外贸总额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7%。
出口项数据亮眼
2022年,我国中药出口额为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1.植物提取物放量增长
植物提取物一直以来都是中药类出口的大品类,基本保持较高出口增速。其涉及品种已不仅仅是二十年前的中药提取物简单概念,目前的植物提取物外延更为广泛,在药品、膳食营养补充剂、食品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
从历史数据来看,植物提取物出口金额稳步增长,2019-2021三年出口额分别是23.6亿美元、24.4亿美元和30.3亿美元。2022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10.7万吨,同比增长2.0%,出口总额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
从出口市场看,欧洲、南美洲市场稳步发展,增速分别为9.3%和6.1%;大洋洲和亚洲市场延续2021年趋势增长依旧迅速,增速分别为23.7%和38.4%;北美洲市场首现颓势,负增长8.6%,非洲市场连续两年负增长。
2022年,植物提取物出口大品种变化不大,出口额合计占总出口额50%以上,出口前十位的产品与以往变化不大。伴随疫情常态化,健康饮食、治未病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终端膳食营养补充剂的销售增长拉动植物提取物出口放量,天然代糖、天然膳食纤维、替代蛋白等品类的新产品受到更多的市场关注。
2.药材及饮片稳中有进
2022年,我国向11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中药材25.1万吨,同比增长7.8%;出口总额14.0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出口均价5.58美元/公斤,同比下降4%,出口均价下降与国内部分药材产能过剩和国际运费回落等因素紧密相关。总体来看,2022年,我国中药材出口量增价减,出口额基本稳定。中药材出口额占比保持在中药整体的20%左右。
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和医药政策的差异,我国的中药材出口后,仅在少数国家和地区作为传统药原料使用(如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中药材更多的被作为普通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使用。所以,我国出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药食两用的滋补性品种。2022年,我国出口中药材前十大品种(以出口金额计)为肉桂、枸杞、人参、茯苓、当归、黄芪、冬虫夏草、半夏、罂粟子、鹿茸。
3.中成药表现抢眼
中成药在中药产品整体出口额中占比不高,出口额比例常年维持在7%左右,相对于原料类产品仍处于弱势地位。2022年,中成药出口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出口量1.31万吨,同比增长12.6%。近年来,中药海外注册步伐加快,也带动中成药海外出口节节攀升。
分市场看,中国香港表现突出,2022年出口至中国香港的中成药1.7亿美元,同比增长36.9%。中成药第二大出口市场马来西亚也显现出旺盛的需求,尤其是近两年:2021年,出口至马来西亚的中成药2274万美元,较2020年增长196%;2022年,出口至马来西亚的中成药5422万美元,同比增长138%,这体现出中马双方在中药领域开展的长期合作在促进中药“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3月,中国与马来西亚的《传统医学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续签,中马双方继续加强和促进两国在中医药执业、教育、培训和研究的合作。
4.保健品势头强劲
目前,保健品在海关统计系统中比较特殊,主要包括鱼油及鱼肝油类、蜂产品类及燕窝,维生素及矿物类制剂产品并未统计在内,另外不少保健品是以食品的形式出口,也未纳入保健品项下,本文中有关保健品贸易的数据为不完全统计。
2022年,保健品出口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鱼油及鱼肝油类产品增长强劲,出口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36.7%;蜂产品类略有下降,出口额1.1亿美元,同比下降3.2%,除蜂蜡有所增长外,蜂王浆及蜂蜜、蜂花粉类出口额同比均有下降。
进口额稳步增长
2021年中药类商品进口强势反弹,全年进口金额27.4亿美元,上涨24.1%;2022年,全年进口金额28.8亿美元,上涨5.1%。
2022年植物提取物进口7.8亿美元,同比下降12.5%。
进口植物提取物中,精油类原料占植物提取物的63%。由于精油产品的特殊性,进出口往往有大小年之分,对植物提取物的整体增长变动影响较大。2022年,精油类产品进口金额4.9亿美元,同比下降23.8%,是2022年植物提取物进口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除去精油类的影响,2022年植物提取物(不含精油)进口额2.9亿美元,同比下降7.8%;进口数量3.1万吨,同比下降仅0.1%。可以看出,2022年,植物提取物(不含精油)的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不大,进口价格的下调,导致进口金额回调。
2022年中药材及饮片进口6.1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我国常见进口药材品种约110种,进口药材品种和产地相对稳定。我国每年从全球约7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药材。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位于亚洲,从亚洲进口药材数量占我国进口药材总量的90%以上。2022年,我国进口中药材前十品种(以进口金额计)为西洋参、鹿茸、人参、姜黄、番红花、甘草、丁香、血竭、乳香、没药,前十品种进口额占我国药材进口总额的36%。
2022年,我国进口药材的前十大货源国(以进口金额计)为印度尼西亚、缅甸、加拿大、新西兰、韩国、印度、泰国、越南、俄罗斯、美国,占我国中药材进口总数量的85%,进口总金额的87%。
2022年中成药进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前两大进口市场(中国香港、德国)的进口额占全球的85%份额。主要进口市场表现良好是带动中成药进口的主要原因。中国香港的进口额2.2亿美元,同比增长9.8%;德国进口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41.7%。
2022年保健品进口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0.2%。
在国家扩大进口政策的引导下,近几年,保健品进口业绩亮眼,连续保持较高的进口增速。其中,燕窝依旧是最受欢迎的保健品,2022年该项进口额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0%,但燕窝进口均价下滑达13.5%,以价换量。根据历年来的燕窝进口数据分析,燕窝进口总量已有超过国内市场需求的迹象。从目前的情况看,2023年,燕窝进口可能会有较大的下调空间。
小结
2022年,我国中药类商品外贸虽然保持较平稳的增长态势,然而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波诡云谲,全球化产业链格局向区域化产业链格局变迁,2023年,中药外贸将需应对更复杂的国际形势。
近十年中药贸易总额翻番
自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全球化市场机遇,促进了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更为其国际化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中药在我国医药类出口中所占比例虽然还不高,但一直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在我国医药外贸统计中,中成药和中药材及饮片是我国传统中药产品,植物提取物则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按照商品用途分类,中成药属于制成品,植物提取物属于原料性产品,中药材及饮片中大部分属于原料性产品。
据海关数据统计,2013-2022年十年间,我国中药进出口市场保持平稳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2013年的42.2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85.7亿美元,年复合年增长率8.2%。其中,出口额从2013年的31.4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56.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6.8%;进口额从2013年的10.8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28.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1.5%。
我国中药出口仍以原料性产品为主导,所占比例超过80%,2013年原料性产品出口占比83.6%;2022年,占比达到87%。进口方面,原料性产品与制成品各占半壁江山,2013-2022年期间,我国中药原料性产品进口比例在55%上下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