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春天必吃!祛湿豆竟有这么多奇效

时间:2025-04-25 09:50:30

在春日的暖阳下,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湿度也悄然增加,人体易受湿邪侵袭,出现诸如身体困重、食欲不振、皮肤粘腻等不适感。此时,一种被誉为“祛湿豆”的食材悄然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应对春季的潮湿环境,还兼具健脾祛湿、利水解毒的多重功效,对保护血管健康、稳定血糖水平也有积极作用,成为了这个季节里不可多得的养生佳品。

春天与湿气的那些事儿

春季,尤其是南方地区,常伴有连绵细雨,空气湿度增大,人体易感受到外界湿气的侵扰。中医理论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容易阻滞脾胃运化功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春季养生的重点之一便是祛湿,而“祛湿豆”正是应时应景的天然良药。

“祛湿豆”的真面目

所谓“祛湿豆”,并非特指某一种豆类,而是指那些具有显著祛湿效果的豆类食材,如红豆、薏米、绿豆、黑豆等。这些豆类因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活性成分,不仅营养价值高,更能在体内发挥调节水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其中,红豆和薏米的组合尤为经典,被广泛认为是祛湿健脾的黄金搭档。

健脾祛湿,从内而外调理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春季湿气重,易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而“祛湿豆”中的红豆,性平味甘,归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薏米则性凉味甘淡,入脾、胃、肺经,能健脾渗湿、清热排脓。两者搭配煮粥或炖汤,既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又能有效排出体内湿气,达到由内而外的调理效果。

利水解毒,守护血管健康

除了健脾祛湿,这些豆类还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速体内废物排出,减少毒素在体内的积累。同时,它们还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血管弹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绿豆,其清热解毒的功效更是众所周知,适量食用可帮助清除体内热毒,维护身体健康。

稳定血糖,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春季湿气重可能加重病情管理难度。幸运的是,“祛湿豆”中的多数成员都是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如黑豆、绿豆等,它们不仅能提供持久的能量释放,避免血糖快速波动,还能通过改善肠道环境,间接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当然,具体食用时还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并遵循医生建议。

如何食用“祛湿豆”

食用“祛湿豆”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灵活搭配。最简单的莫过于煮成粥或汤,如红豆薏米粥、绿豆汤等,既易于消化吸收,又能充分发挥其祛湿功效。此外,还可以将豆类与大米、小米等谷物混合煮饭,或是加入蔬菜中一同炒制,既增加了食物的多样性,也提升了营养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豆类益处多多,但也要适量食用,避免过量导致腹胀等不适。

春天里的“祛湿豆”,不仅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味食材,更是维护身体健康、应对季节变化的秘诀。在这个湿润的季节里,不妨让这些小小的豆子成为你餐桌上的常客,让它们帮你驱散湿气,迎接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