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三甲医院康复科滥用理疗套餐遭医保局重罚:78%住院患者被强制“烤电”
时间:2025-05-29 14:30:45
最近这事儿在医疗圈炸了锅——某三甲医院康复科因为给住院患者狂开"红外线+中频治疗"套餐,被医保局直接开了罚单。数据显示,他们居然给78%的住院患者每天标配这套理疗组合,活像餐厅强行推销"今日特惠双人餐"。这操作直接把治疗项目整成了流水线作业,难怪监管部门要重拳出击。
当理疗变成"保底消费"
医保局通报里有个特别扎眼的数据:日均开具率78%。啥概念?相当于100个住院患者里,78个不管需不需要,都得照例走一遍红外线烤灯加电疗的流程。这种"宁可错杀一千"的架势,连隔壁理发店的Tony老师推销洗发水都没这么积极。更魔幻的是,有些患者得的明明是脑梗塞、偏瘫这类神经疾病,山东医保局早就明令禁止用中频电疗,可医院照样闭眼开单不误。
过度医疗的灰色算盘
为啥医院对这两项治疗如此执着?扒开医保报销目录就懂了。红外线治疗本身根本进不了医保报销门槛,官方认定它属于"美学范畴",跟医美脱毛仪差不多性质。而中频治疗虽然能报销,但浙江等地严格规定只能用于面瘫患者。可医院硬是把这俩项目打包成"康复黄金组合",就像把矿泉水和奢侈品捆绑销售,账单瞬间翻几倍。有医生私下吐槽:“现在住院部查房三件套——问病情、看伤口、开理疗,最后这项都快成条件反射了。”
监管部门的"紧箍咒"越念越紧
其实这波整治早有预兆。2024年国家医保局就点名批评过康复科的"物理治疗滥用",把红外线、超声波这些项目比作武侠小说里的"十全大补丸"——不管内伤外伤先灌一碗再说。到了2025年新规更狠,直接给医生建"医保信用分",过度开单就像违章驾驶要扣分,扣满12分直接暂停医保处方权。最近曝光的处罚案例就像杀鸡儆猴,吓得不少医院连夜修改电子病历系统,把理疗项目的默认勾选全取消了。
理疗仪器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句公道话,红外线和中频治疗真不是洪水猛兽。前者能促进血液循环,后者对肌肉劳损效果拔群,但关键得看菜吃饭——面瘫患者用电疗是雪中送炭,偏瘫患者用可能就是火上浇油。好比同样是用微波炉,热剩饭是物尽其用,热冰淇淋就是暴殄天物。现在有些医院的康复科已经学乖了,给每台理疗设备都贴上"适应症二维码",医生开单前得先扫码"验明正身"。
这场风波背后,其实是医疗市场化与公益性的终极拉扯。当治疗项目变成绩效考核的KPI,当理疗室变身"印钞车间",过度医疗的野草就会疯长。下次你要是听见医生说"做个理疗巩固下",不妨多问句"真的必要吗?"——毕竟花的不只是医保基金的钱,更是每个人未来救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