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现代人湿气困局与祛湿方案
时间:2025-06-30 14:26:44
入夏以来,高温与湿气交织形成的暑湿邪气,正悄然影响着现代人的健康。空调房与冰饮构成的温差陷阱、久坐少动的工作模式、高油高盐的外卖饮食,共同构成了一张困住现代人健康的湿气网。办公室白领对着电脑昏昏欲睡,学生群体捧着书本难以集中,中老年人群爬三层楼就气喘吁吁——这些症状背后,都暗藏着脾虚湿困的危机。
解码现代人的湿气三重困
当身体这台精密的仪器开始出现运转迟缓,往往是湿邪在作祟。中医理论中将脾称为“后天之本”,如同工厂的中央输送带,负责将饮食转化为能量并输送到全身。但现代人日均久坐时间超过8小时,加上冰镇饮品不断冲刷脾胃阳气,这条输送带逐渐被湿气形成的“淤泥”阻滞。
困顿警报一:持续性疲惫
不同于普通劳累,湿气引发的疲劳具有晨起困重、午后加剧的特征。就像穿着浸水棉衣行动,即便夜间睡眠充足,晨起仍觉四肢灌铅,这是湿性重浊的典型表现。办公室白领常见的“午饭后昏迷期”,本质是湿气阻碍了脾胃升清功能,导致脑部供能不足。
困顿警报二:反常食欲波动
脾胃被湿气困阻时,会出现“虚假饱胀感”。学生群体常见的饭点不饿、饭后胃胀,或是突然暴饮暴食后又食欲全无,都是脾胃运化失司的信号。这种现象在空调环境工作者中尤为明显,低温环境使体表毛孔闭合,本该通过汗液排出的湿气转而内攻脏腑。
困顿警报三:隐形肥胖危机
腰腹赘肉堆积本质是“痰湿型肥胖”,当脾脏运化水湿功能下降,多余水分与代谢废物混合形成粘稠的痰湿,如同河道淤积的泥沙。更年期女性常见的腰围突增现象,正是代谢速率下降与湿气双重作用的结果。
三杯祛湿茶饮构建内防线
针对现代生活场景改良的传统茶方,既保留祛湿本质,又适应快节奏生活。每杯茶饮都像精准的湿气捕手,从不同维度瓦解湿邪:
薏仁醒脾茶
取炒制薏仁30克文火慢煮,待米香弥漫即可。这道“祛湿先锋”特别适合晨间饮用,其利水渗湿功效如同精密滤网,能将组织间隙多余水分导出。办公室人群可将煮好的茶汤装入保温杯,持续饮用能改善眼睛浮肿、小腿沉重等水液代谢问题。
陈皮理气茶
五年陈化的新会陈皮5克,85℃热水悬冲激发香气。这道“脾胃调节剂”专克饭后腹胀,陈皮含有的挥发油能增强胃蛋白酶活性,如同给消化系统安装增压泵。适合外卖族在油腻餐后饮用,搭配指尖按压中脘穴效果更佳。
茯苓安神茶
去皮茯苓片30克配合竹茹10克共煮,形成独特的“双通道排湿”。茯苓淡渗利湿搭配竹茹化痰清热,如同给身体安装双排水系统。学生群体晚间饮用,既能消除脑力劳动后的头部昏沉,又可缓解备考压力导致的虚性亢奋。
三式导引术激活代谢引擎
祛湿不应局限于静态调理,更需要动态激活。以下动作设计兼顾不同场景需求,每式持续3分钟即可启动代谢开关:
八段锦之单举调脾胃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吸气时左右手交替上托下按,如撑天按地之势。这个流传八百年的经典动作暗含内脏按摩原理,通过交替牵拉膈肌促进胆汁分泌,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在晨练时练习。注意手掌上推时想象推开千斤重物,下落时如按水中浮球。
办公室椅上旋腰式
坐姿保持脊柱直立,双手扶椅背,以肚脐为轴缓慢画圆。这个改良动作能激活带脉——人体唯一的横向经络,如同给腰部装上隐形塑形带。建议白领群体每小时练习1分钟,配合腹式呼吸可增强肠蠕动频率。
靠墙静力深蹲
背部贴墙缓缓下蹲至大腿平行,保持腰背挺直。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能同时刺激脾经、胃经、膀胱经,相当于给下肢安装三台抽水泵。青少年群体每日练习3组,每组1分钟,能有效改善久坐导致的代谢迟滞。
立体防护体系搭建要诀
真正有效的祛湿方案需要时空维度配合:晨起饮用薏仁茶配合八段锦打开气机;午餐后陈皮茶搭配旋腰式促进运化;晚间茯苓茶辅以热水泡脚引火归元。特殊人群可进行个性化调整,如更年期女性加强力量训练提升基础代谢,脑力工作者增加百合、莲子等安神食材。
需要特别注意,祛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排病反应:如舌苔暂时增厚、大便次数增多等,这是湿邪外排的正常现象。若出现明显口干、燥热,可将薏仁茶调整为隔日饮用,并增加山药、银耳等滋阴食材平衡。这个夏天,通过茶饮与导引的协同作用,让我们重建脾胃运化枢纽,让身体恢复应有的轻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