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500万人赶考!医疗界高考再创新高

时间:2025-08-25 10:04:41

2025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已落下帷幕,官方数据显示报考人数突破500万大关,相当于整个新西兰国家人口的总和。这场被誉为"医疗界高考"的资格考试,正以破纪录的参与规模,折射出我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加速发展态势。

报考热潮背后的三大驱动力

据行业分析师解读,今年报考人数较去年增长12%的现象级数据,源于政策调整、职业前景和学历提升的三重叠加效应。新修订的《医师法》明确要求2027年前完成基层医务人员全员持证上岗,如同给行业安装了政策引擎;三级医院护理岗位起薪突破8000元的市场行情,则像磁铁般吸引着求职者;更重要的是,随着"学历+证书"成为职业晋升标配,许多从业者将双证比喻为"打开职称电梯的通行卡"。

考试机制的全方位升级

面对激增的考生规模,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祭出组合拳:在31个省级考区部署了智能报名核验系统,其数据处理能力堪比春运12306售票平台;考务安排上首创"错峰考试"模式,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拆分为8个批次进行,这种"分流式"设计如同给超载的血管安装多个支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人机对话考试科目占比提升至60%,这意味着未来的卫生人才不仅要会拿听诊器,还得精通数字化诊疗系统。

区域报考数据的显微镜观察

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省以42万报考量蝉联榜首,这个数字超过了冰岛全国人口。令人意外的是,西部省份呈现30%的增速,西藏那曲考点首次突破千人规模,当地卫健委负责人将此现象比作"格桑花在高原绽放"。而护理专业报考者中,男性比例达到18%,较五年前翻了一番,某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笑称:“现在的男护士就像熊猫血型,在重症监护室格外抢手。”

备考产业的经济链效应

这场考试催生的备考市场规模预计达75亿元,相当于建造3座鸟巢体育场的投资。头部在线教育平台数据显示,VIP保过班报名人数同比激增200%,其课程设置精准对应考试大纲变化,如同给考生装配了"知识导航仪"。更值得关注的是模拟题库APP的日均活跃用户突破300万,某考生形容刷题过程"像玩消消乐通关,只不过消除的是知识盲点"。

专家解读人才结构变迁

中国卫生人才发展研究院王教授指出:"500万考生构成的金字塔,底层是应届毕业生,中层是规培医师,顶端是冲刺高级职称的骨干力量。"这种结构正推动资格考试从单纯的准入筛选,转变为人才分层培养的调节阀。随着中医适宜技术等新模块加入考试范围,预示着未来医疗人才的知识图谱将像榕树般开枝散叶。

这场承载着行业期待的考试,将于2025年6月在遍布全国的287个标准化考场同步启幕。当500万白衣天使的种子选手走进考场时,他们书写的不仅是个人职业答卷,更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升级的集体叙事。正如某考点横幅所写:“每张准考证都是健康中国的拼图”,这场规模空前的资格考试,正在为全民健康蓝图储备最关键的智力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