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无层流II类手术室3种不同方法的空气消毒效果对比

时间:2023-04-12 15:22:00

目的 研究无层流II类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最佳方法 方法 采用过氧乙酸喷雾法,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机对接台手术间空气消毒的静态监测及效果比较,且三组均在彻底清扫手术间后开始消毒 结果 在保证接台手术合理间隔时间的前提下,三种空气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空气均有显著灭菌效果,且都小于卫生部颁布的手术室空气细菌量≤200cfu/m³ ,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消毒机的灭菌效果最佳,细菌杀灭率>98.87±0.64%;紫外线照射细菌杀灭率>93.11±1.76%;过氧乙酸喷雾法杀灭率>89.44±0.67%,但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等有很强刺激。结论 基层医院可以使用适当品牌的空气消毒机为无层流II类手术室提供有效的空气消毒,且消毒效果强于其它空气消毒方式。为降低院内感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手术室空气消毒方法有很多种,如紫外线,臭氧,医用空气消毒机,化学剂熏蒸喷雾等等。手术室又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之一,但有相当一部分基层

  医院因为种种原因还不是层流手术间,而往往这些基层医院的急诊手术多,手术接台频率相当的高。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无层流II类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最佳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无层流手术间三间,两间面积均为27㎡,一间面积为30㎡,高度均为3m,保持室温22—24℃,湿度55%-70%。选择30例接台手术或者I类手术随机分为三组:紫外线(U)组, 过氧乙酸(P)组,空气消毒机(A)组。三组的手术种类和参加人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

  材料及方法 在手术室 四角和中央设置5个采样点,与地面垂直高度1.2m,使用平板降沉采样法,将含营养琼脂直径9㎝平板置于采样处5min。采样后将平板置于37℃温箱48h,以国家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菌落计数。即菌落数cfu/ m³ =50 000N/AT,其中N为平均每个平板的菌落数A为平板面积T暴露时间。

  U组使用两只直管型30W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90uw/㎡距离地面2.5m,紧闭门窗直接照射30min

  P组使用0.2%过氧乙酸按12—16ml/ m³计量喷雾消毒后,紧闭门窗30min

  A组 使用肯格王空气消毒机,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同时紧闭门窗30min

  结果

  在保证接台手术合理间隔时间的前提下,三种空气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空气均有显著灭菌效果,且都小于卫生部颁布的手术室空气细菌量≤200cfu/ m³,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消毒机的灭菌效果最佳,细菌杀灭率>98%;紫外线照射细菌杀灭率>93%;过氧乙酸喷雾法杀灭率>89%,但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等有很强刺激。U,P,A三组在消毒前菌落数相当,没有统计学差异 ( P>0.05);U,P,A三组在菌落数较灭菌前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A组菌落数在消毒后30min,消毒后60min均较消毒前明显减少(P<0.01),而且灭菌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U,P组菌落数在消毒后较灭菌前减少(P<0.01),在消毒后30min菌落数也有较明显的减少(P<0.01),且灭菌率水平也较高,但不如A组;在消毒后60min菌落数较灭菌前也有减少(P<0.01),但减少明显不如A组,灭菌率水平也不高。在消毒后30min ,消毒后60min U,P,A三组在组间菌落数,灭菌率有差异(P<0.05),但在消毒后60min A组与U、P组间菌落数,灭菌率差异显著(P<0.01),且灭菌率水平也较高。以上分析见表1及表2.


  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均以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U,P,A三组消毒前后菌落数的比较( ±S)


分组
消毒前 (n=10)
消毒后30min (n=10)
消毒后60min (n=10)

菌落数
灭菌率(%)
菌落数
灭菌率(%)
菌落数
灭菌率(%)

U
788.70±19.10@
____
54.20±13.41
93.11±1.76
743.80±34.18
5.70±3.48#

P
800.50±16.24@
____
84.50±4.33
89.44±0.67
731.60±27.20
8.62±2.33#

A
802.70±15.56@
____
7.20±1.69
98.87±0.64
62.40±7.15
92.23±0.85
 

  注:@:U,P,A间两两进行T检验,(P>0.05) 没有统计学差异

   #:P,U 间两两进行T检验,(0.01  余下各数据分别在组间,组内进行T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表2

 

 

 

 

 

 

 

 

 

  结论

  手术室的空气洁净可以直接影响手术患者伤口的愈合,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通过本研究表明三种空气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的灭菌率均>87%.

  紫外线消毒原理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或RNA分子结构从而使生长性细胞死亡或(和)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毒灭菌效果,但其消毒为直线型不宜穿透灰尘、玻璃等易形成死角杀菌效果也受湿度、距离等影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数也会慢慢增加,效果不理想。

  过氧乙酸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可以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氧化从而使微生物死亡。但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等有很强刺激。同时对伤口还有损害作用, [1]

  肯格王空气消毒机是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它可以有效的滤除空气中的尘埃,同时吸附微生物使进入消毒器空气中的微生物杀死,特别适用于接台手术的手术间持续消毒。张影杰等[2]的研究表明空气消毒器在开启30min后及手术过程中,空气内细菌总数可保持在≤200cfu/ m³ 符合国家II类环境标准,用于连台手术人在情况下,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杨凤华,李艳红。手术室不同空气消毒方法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8,1:51

  2 张影杰,张颖丽,周丹.等.肯格王牌空气消毒机对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