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探析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的护理
时间:2023-04-12 15:22:00
整个脊柱由32个椎骨联接而成,每个椎骨分椎体和附件两部分。椎体前方、后方分别有前、后纵韧带,棘突尖端有棘上韧带等。这三条主要韧带自颅骨底部至骶尾部,联结各椎骨形成脊柱。胸腰段脊柱处于两个生理弯曲的交界处,是应力集中处,因此该处骨折十分常见一各个椎骨的椎孔相连成椎管,自枕骨大孔通向末节骶椎。脊髓在椎管内通过,并从每一阶段发出一对脊神经。当脊柱发生骨折时,骨碎片和髓核组织可以突入椎管内,造成脊髓损伤。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护理
脊柱骨折是临床较严重、复杂的损伤,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截瘫,危及病人生命。
治疗原则
1.颈椎骨折压缩或移位较轻者,用枕颌吊带卧位牵引,较重者用持续颅骨牵引,重量3~5kg,X射线检查复位良好者即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
2.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位置较稳定者叮平卧硬板床,在骨折处垫一软枕,数日后逐渐进行腰背肌后伸锻炼,6~8周后戴围腰逐渐下床活动。椎体有明显挤压、脱位者,应在俯卧位时脊柱过度后伸的情况下进行复位,复位后石膏背心固定3个月。
3.若伴有脊髓受压、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等情况,应尽早切开复位,以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特殊护理措施及护理计划
(一)清理呼吸道低效
与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呼吸运动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肺部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次15~30 min,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并注意保暖。
2.定期指导病人作咳嗽及深呼吸,以利于肺部膨胀和排痰,有肋问肌麻痹者,鼓励用膈肌呼吸。咳嗽时,用双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3.定时变更体位,每次翻身时拍打胸背部以利排痰,拍背时要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发现有一侧肺部感染或肺膨胀不全时,应使患侧向上,以利于肺膨胀和引流。遵医嘱持续或间断吸氧,以增加血氧饱和度。
4.雾化吸入每日2次,雾化液以等渗盐水为主,可酌加抗生素、地塞米松、蛋白酶等药物,达到稀释痰液、消炎的目的。在心脏能耐受范围内多饮水。
5.高位截瘫病人早期实施气管切开是减少肺部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重点评价
1.呼吸道是否通畅。
2.呼吸是否平稳。
3.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
(二)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截瘫病人不能活动、皮肤失去感觉、缺乏皮肤护理知识有关。
预期目标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病人感到舒适。
护理措施
1.睡气垫床(或海绵床),每2h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翻身时禁止拖、拉、推等粗暴动作。保持床面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衣被污染应及时更换。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每日晨、晚间护理清洁皮肤,对皮肤易出汗部位可用滑石粉或爽身粉抹擦。
2.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用气垫或棉圈等物品使其悬空,每次翻身后,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
3.若出现早期压疮,立即解除压迫,保护创面,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抽空,水疱周围皮肤按摩并保持干燥,加以红外线照射治疗。
4.若已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溃烂,应清创,用凡士林纱布及敷料包扎若有感染,可用攸琐溶液,0.1%~0.3%利凡诺溶液清洁创面和换药。严重者全身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进行植皮。
5.合理进食,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重点评价 有无皮肤完整性受损;皮肤受损后是否愈合;有无新的皮肤受损部位。
(三)有体温失调的危险
与颈脊髓损
伤体温调节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 体温维持正常,营养状况良好。
护理措施
1.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作好记录。
2.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如冰敷、冰盐水灌肠、酒精擦浴、调节室温(18~22℃)等,必要时进行药物降温,如输液和使用冬眠药物。由于病人适应能力低下,应注意勿使降温过快、过低。
3.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维持电解质平衡,以补偿高热消耗。
4.全身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重点评价 病人体温是否趋向正常。
(四)潜在并发症 泌尿系感染或结石
与截瘫长期留置导尿管、护理技术等有关。
预期目标 保持尿路通畅,泌尿系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1.插尿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留置导尿管储尿袋应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面,防止逆行感染。
3.每日用250~500ml溶液冲洗膀胱1~2次,常用冲洗液有生理盐水、0.2%呋喃西林溶液、3%硼酸溶液。
4.持续引流2~3周后,留置导尿管应控制每4~6h排放尿液一次,训练自主反射性膀胱,防止膀胱挛缩。
5.鼓励病人多饮水,以便冲洗尿沉渣,防止泌尿系结石。定时送验尿常规标本,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重点评价
1.导尿管是否通畅。
2.尿常规检查是否正常。
(五)便秘
与脊髓损伤、长期卧床有关。
预期目标 病人能排出成形软便。
护理措施
1.逐渐增加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每天顺肠蠕动方向环状按摩腹部数次,即由右下向上、向左、向下进行按摩,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2.指导病人定时排便,鼓励多饮水。早餐前半小时喝一杯温开水,可刺激排便。
3.遵医嘱给予大便软化剂或缓泻剂,必要时通便灌肠或人工挖取干硬粪块。每日定时以手指作肛门按摩,刺激括约肌舒缩活动,有利于排便反射功能的恢复。
重点评价
1.病人能否排出成形软便。
2.病人及家属是否能讲述预防便秘的方法。
健康指导
1.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备呼叫器,常用物品置病人床旁易取到的地方,满足病人生活需要。指导病人使用拐杖、轮椅、助行器等,鼓励病人完成情况允许下的部分或全部自理活动。
3.鼓励病人坚持进行功能锻炼,教会病人及家属进行皮肤护理及预防压疮的方法。
4.如有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