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膀胱损伤
时间:2024-12-12 16:57:13
膀胱为腹膜间位空腔脏器。成人膀胱在排空时位于骨盆内,由于有骨盆及周围肌组织的保护一般不易受到损伤;充盈时膀胱顶部上升超出耻骨联合之上而与前腹壁相贴附,从而失去了骨盆的保护作用,同时因充盈膀胱体积增大、膀胱壁变得薄而紧张,故而容易受到损伤,尤其是患有下尿路梗阻性疾病造成膀胱潴留者。儿童膀胱位置较高,骨盆相对较浅,膀胱稍有充盈即可突出至下腹部而无骨盆保护,故更易于发生膀胱损伤。
膀胱生理解剖
膀胱是贮存、排泄尿液的器官。随着贮存尿液的多少而呈膨起或空虚。在婴儿儿童时期,膀胱高出于耻骨弓而位于下腹部。在成年男性,膀胱介于耻骨与直肠之间。其下与前列腺部尿道相通,后面为精囊和输精管壶腹部。膀胱与直肠之间是直肠膀胱陷凹。女性膀胱之后方为子宫,两者之间是子宫膀胱陷凹。故女性膀胱的位置较男性为靠前和较低,而覆盖于膀胱后壁的腹膜反折,因与子宫相连,故较男性者为高。脐尿管以下的膀胱壁直接与腹前壁相接触,其间无腹膜覆盖。故膀胱空虚时,仅在其上缘为腹膜遮盖,膀胱的前下方和侧壁下面的部分侧无腹膜遮盖。当膀胱充盈膨胀时,膀胱上升到腹下部,覆盖于膀胱顶部的腹膜也随之升高。可见膀胱的位置,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可因年龄、性别和尿液充盈程度不同而异。膀胱这种解剖和生理的特点与其损伤的类型、部位和范围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病因学
膀胱损伤大多数发生在尿液充满膀胱时,此时膀胱壁紧张,膀胱面积增大且高出于耻骨联合处而成为一腹部器官,故易遭受损伤。膀胱排空时位于骨盆深处,受到周围筋膜、肌肉、骨盆及其它软组织的保护,故除贯通伤或骨盆骨折外,很少为外界暴力所损伤。根据致伤的病因,膀胱损伤可分成三类:
(一)闭合性损伤 过度充盈或有病变(如肿瘤、溃疡、炎症、憩室)的膀胱易受外界暴力损伤而发生破裂。多见于猛击、踢伤、堕落或意外交通事故。当骨盆骨折时,骨折碎片亦可刺破膀胱。酒醉是引起膀胱破裂的因素之一。酒醉时膀胱常膨胀充盈,腹部肌肉松弛,故易受损伤。任何可以引起尿潴留的疾病,如尿道狭窄、膀胱结石或肿瘤、前列腺肥大,神经原性膀胱也都可成为膀胱破裂的诱因。酒醉或膀胱原已有病变时,膀胱破裂甚至可无明显外界暴力作用时即可发生,称之为自发性破裂。自发性膀胱破裂几乎均为腹膜内型膀胱破裂。
(二)开放性损伤 主要见于战时,由火器和锐器所致,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如直肠损伤和骨盆损伤。一般而论,从臀部、会阴或股部进入的弹片或刺伤所并发的膀胱损伤多见腹膜外型,经腹部的贯通性创伤所引起的则多为腹膜内型。
(三)手术损伤 见于膀胱镜检、碎石、膀胱腔内B超检查,经尿道前列腺切除,膀胱颈部电切除,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分娩,盆腔和阴道手术。甚至腹股沟疝(膀胱滑疝)修补时也可发生。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而膀胱本身病变更增加了这类损伤的机会。
病理改变
轻度的膀胱挫伤仅局限于膀胱的壁层,无尿外渗,并不引起严重后果,而临床上所遇到的膀胱损伤主要是破裂。依照破裂的位置与腹膜的关系,可分为腹膜内破裂和腹膜外破裂两型。
1.腹膜外型膀胱破裂 膀胱壁破裂,但腹膜完整。尿液外渗到膀胱周围组织及耻骨后间隙并延伸到前腹壁的皮下,沿骨盆筋膜到盆底,或沿输尿管周围疏松组织蔓延到肾区。损伤部位多见于膀胱之前壁。腹膜外型膀胱破裂多数伴有骨盆骨折。有一组1798例骨盆骨折,其中181例(10%)发生膀胱破裂。而另一组由骨盆骨折引起膀胱破裂的259例中,212例(82%)为腹膜外型破裂。47例(12%)为腹膜内型。
2.腹膜内型膀胱破裂 膀胱壁破裂伴腹膜破裂,膀胱壁裂口与腹腔相通,尿液流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其损伤部位多见于膀胱的后壁和顶部。
在一组100例膀胱破裂病例中,50%为腹膜外型,30%为腹膜内型,20%两型兼有。
临床表现
轻度膀胱壁挫伤仅有下腹疼痛,少量终末血象,并在短期内自行消失。膀胱全层破裂时症状明显。依裂口所在的位置、大小、受伤后就诊时间以及有无其它器官伴有损伤而有不同。腹膜内型与腹膜外型的破裂又有其各自特殊的征候。膀胱破裂一般可有下列症状:
(一)休克 剧烈的创伤,疼痛和大量失血是休克的主要原因。如为广泛性的创伤,伴有其它脏器的损伤,例如骨盆骨折,骨折碎片刺破下腹部和盆腔血管可致严重失血和休克。
(二)疼痛 腹下部或耻骨疼痛和腹壁强直,伴有骨盆骨折时挤压骨盆时尤为明显。血尿外渗于膀胱周围和耻骨后间隙可导致局部肿胀,一旦继发感染发生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则症状更为危重。如尿液漏入腹腔可出现腹腔炎的症状,腹膜重吸收肌酐和尿素氮而致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三)血尿和排尿障碍 病员有尿急或排尿感,但无尿液排出或仅排出少量血性尿液。膀胱破裂后,可因括约肌痉挛、尿道为血块所堵塞、尿外渗到膀胱周围或腹腔内等情况而无尿液自尿道排出,膀胱全层破裂时导尿仅见少量血性尿液。
(四)尿瘘 在开放性膀胱损伤,伤口有尿液流出。如与直肠、阴道相通,则可经肛门、阴道排出血性尿液。膀胱直肠瘘形成后,排尿时可排出粪便碎片及气体。反复发作则可并发严重尿路感染和形成结石。
(五)晚期症状 尿液自伤口溢出,或经膀胱直肠瘘或膀胱阴道瘘自肛门或阴道排出。膀胱容易缩小,致有尿频、尿急症状。并可有反复尿路感染症状。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以及其它检查结果,可以确诊膀胱损伤。但如伴有其它脏器损伤,膀胱损伤的病象可被其隐蔽。故凡下腹部、臀部或会阴部有创伤时,或下腹部受到闭合性损伤时,患者有尿急而不能排尿或仅排出少量血尿时,均应想到膀胱已受损伤。下列检查对确诊有否膀胱破裂有一定帮助。
(一)导尿时发现膀胱空虚仅有极少血性尿液时,应想到膀胱破裂并有尿外渗可能。可注入一定量的消毒生理盐水,片刻后重新抽出。如抽出液供量少于注入量,应怀疑有膀胱破裂和尿外渗。
(二)导尿后由导尿管注入造影剂行膀胱造影,以了解有否膀胱破裂、尿外渗及其渗出部位。有时甚至可发现导尿管已通过膀胱裂口进入腹腔,从而明确诊断。
(三)排泄性尿路造影 如病情允许,可作排泄性尿路造影借以显示尿路结构和功能。
(四)腹腔穿刺 如有腹水症可行腹腔穿刺。如抽得多量血性液体,可测定其尿素氮及肌酐含量。如高于血肌酐和尿素氮,则可能是外渗之尿液。
其它如骨盆平片可以了解有否骨盆骨折,有否异物;腹部平片可了解有否膈下游离气体。血液中尿素氮肌酐升高可能是腹腔内尿液重吸收的后果,并不一定反映肾功能情况,如诊断有疑问,而临床病象表示可能有膀胱破裂,应尽早进行探查手术。尤其是膜内型患者,须行紧急手术治疗。
治疗措施
膀胱破裂的早期治疗包括综合疗法、休克的防治、紧急外科手术和控制感染。晚期治疗主要是膀胱瘘修补和一般支持性的处理。
(一)休克的处理 休克的预防和治疗是最首要的急救措施,也是手术前必要的准备,包括输血、输液以及兴奋剂的应用等,迅速使伤员脱离休克状态。这种情况尤于伴有骨盆骨折时常有发生。
(二)紧急外科手术 处理的方法依损伤的位置、感染的情况和有无伴发损伤而定。手术的主要目标为尿液的引流、出血的控制、膀胱裂口的修补和外渗液的彻底引流。若腹腔内其它器官也有损伤,应同时给予适当的处理。
手术步骤:耻骨上正中切口,依次切开下层筋膜并分离及牵开腹直肌以显露膀胱前间隙。腹膜外型和腹膜内型的膀胱破裂分别处理如下:
1.腹膜外型膀胱破裂 在膀胱前间隙可见大量血液和尿外渗。吸尽后显示膀胱前壁。骨折的耻骨不必细究。如骨折碎片或异物刺破腹壁下血管或膀胱可去除此碎片,结扎出血的血管以止血。必要时切开膀胱前壁探查膀胱内部,证实破裂部位及大小。去除无生机的组织后,裂口内层粘膜必须用可吸收缝线缝合。缝合时应注意避免缝扎输尿管。如病情危重,裂口近膀胱颈部而难以仔细缝合时,勿需勉强修补,作耻骨上膀胱造口术并彻底引流膀胱前间隙后,裂口可自行愈合。膀胱裂口修复后,留置保留导尿管1周左右后再拔除。如腹壁、腰部、坐骨直肠窝、会阴、阴囊甚至股部有尿外渗时,必须彻底切开引流以免继发感染。
2.腹膜内型膀胱破裂 切开腹膜,吸尽腹腔内的液体,探查膀胱圆顶和后壁以确定裂口,同时可在腹膜反折下切开膀胱前壁并观察膀胱内部。修复裂口后如无腹腔内脏损伤,即缝合腹膜。在膀胱前壁作一高位造瘘。并引流膀胱前间隙。
(三)晚期治疗 主要是处理膀胱瘘,必须待伤员一般情况好转和局部急性炎症消退后才可进行。长期膀胱瘘可使膀胱发生严重感染和挛缩,应采取相当防治措施。手术主要步骤是切除瘘管和瘘孔边缘的瘢痕组织,缝合瘘孔并作高位的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结肠造口应在膀胱直肠瘘完全修复愈合后才关闭。膀胱阴道瘘与膀胱子宫瘘应进行修补,在耻骨上膀胱另造瘘口,并引流膀胱前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