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感冒有寒热,药物分温凉
时间:2025-08-27 11:03:16
寒冬腊月,办公室里的咳嗽声此起彼伏。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同事得了"同款感冒",她喝姜汤捂汗就好了,你跟着喝却越喝越严重?这背后藏着中医的核心智慧:感冒分寒热,用药需温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明确指出,感冒需辨证施治。就像给锁配钥匙,寒邪入侵要用温热药"散寒",热邪作祟则需寒凉药"清热"。不分寒热盲目用药,轻则耽误病情,重则引发并发症,尤其老人、孩子和孕产妇更需注意。
感冒的寒热辨证
风寒感冒的辨识要点
风寒感冒多因受凉而起,典型表现为:
恶寒重、发热轻:明显怕冷,体温多为低热
无汗:寒邪使毛孔紧闭,阻碍汗液排出
清涕白痰:鼻涕像清水,痰液白色稀薄
舌苔薄白:舌头颜色偏淡,舌苔薄白湿润
简单判断:受凉后流清涕、浑身发冷,喝热饮会感觉舒服。
风热感冒的辨识要点
风热感冒常因受热或温差大引起,特点是:
发热重、微恶风:体温常达38℃以上,怕冷感不明显
咽喉肿痛:吞咽时痛感加重,可能声音嘶哑
黄涕黄痰:鼻涕和痰液呈黄色且黏稠
口渴喜冷饮:总想喝冰水缓解燥热
症状维度 | 风寒感冒 | 风热感冒 |
怕冷发热 | 怕冷明显,发热较轻 | 发热明显,怕冷轻微 |
鼻涕痰液 | 清涕、白痰稀薄 | 黄涕、黄痰黏稠 |
咽喉状态 | 咽喉痒,无明显肿痛 | 咽喉红肿疼痛 |
出汗情况 | 无汗 | 有汗但热不退 |
温凉药物的应用
风寒感冒用药
遵循"辛温解表"原则,常用药物:
感冒清热颗粒:适合风寒感冒初期,缓解头痛发热
通宣理肺丸:适用于风寒咳嗽,宣肺止咳
生姜红糖水:生姜3片+红糖适量,煮10分钟趁热喝
风热感冒用药
遵循"辛凉解表"原则,常用药物:
银翘解毒片: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咽痛
连花清瘟胶囊:适用于热毒袭肺,缓解高热咳嗽
金银花茶:金银花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孕妇
禁用含麻黄、桃仁等活血成分的药物(如感冒软胶囊)
推荐食疗方:葱白生姜饮(大葱两根+生姜15g,煮水500ml)
儿童
用药剂量减半,避免含伪麻黄碱成分
风热感冒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风寒感冒用荆防败毒散
老人
气虚感冒(乏力、易出汗)用参苏丸
监测肝肾功能,避免长期用感通片等伤肝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核心提醒:切勿凭经验自行用药,最佳方案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药物。
用药误区与安全警示
误区一:寒热不分,药不对症
风寒感冒用双黄连口服液等寒凉药,会导致寒邪滞留体内;风热感冒用姜汤,则会"火上浇油"加重症状。
误区二:重复用药
多种感冒药叠加可能导致成分过量中毒。例如:
同时服用感冒灵和维C银翘片 →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伤肝
使用含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药物 → 可能导致嗜睡危险
误区三:滥用抗生素
普通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反而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只有出现咳黄脓痰、咽部脓苔时才需用抗生素。
生活调理与预防
食疗方推荐
风寒感冒: 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5枚煮15分钟)
风热感冒: 金银花薄荷茶(金银花10克+薄荷5克冲泡)
通用: 多喝温水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
非药物疗法
穴位按摩:
风寒按风池穴(后颈两侧凹陷处)
风热按合谷穴(手背虎口处)
足浴: 风寒用生姜艾叶水泡脚,风热用菊花桑叶水
预防措施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流感季外出佩戴口罩,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晨起盐水漱口:温水+半茶匙盐,清洁咽喉黏膜
结语
感冒虽小,用药需慎。记住核心原则:寒用温药、热用凉药。风寒感冒需辛温解表驱散寒邪,风热感冒则需辛凉解表清除热象!用药前对照症状表辨证,特殊人群务必咨询医师。
配合清淡饮食规律作息,才能真正做到"扶正祛邪"。若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请立即就医!愿我们都能辨清寒热、用好药物,让身体平稳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