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单位: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部门: 《法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6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4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法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法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主办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619
  • 国内刊号:31-1472/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期刊收录:
法医学杂志2002年第3期文章
  • PCR扩增体系的体积减少对DNA分析的影响

    目的探讨PCR扩增体系的体积减少对DNA分析的影响.方法4份样品采用ProfilerPlus试剂盒,在同样条件下,对50μl、25μl、12.5μl、6.25μl四种体积的体系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分别经ABIPRISMTM310型基因分析仪、ABIPRISMTM377型测序仪、ABIPRISMTM3100型基因分析仪电泳,并经GeneScan3.1基因扫描软件和Genoryper2.5分析软件分析得......

    作者:周怀谷;平原;徐庆文;胡伟 刊期: 2002- 03

  • ARP-SRP基因表达谱芯片对脑损伤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脑挫伤后ARP-SRP基因表达谱差异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从脑组织提取mRNA,应用ARP-SRP-1.0S基因芯片,研究脑挫伤组织与对照脑组织细胞凋亡蛋白和应激反应蛋白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差异.结果基因芯片杂交结果中,发现人类溶酶体的胃蛋白酶抑制剂不敏感蛋白酶基因(CLN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CLN2基因与一种婴儿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LINCL有关,但CLN2基因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

    作者:周亦武;张益鹄;邓伟年;刘艳;胡志红 刊期: 2002- 03

  • 汉族人群DXS989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目的研究汉族群体DXS989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为法科学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应用PCR及PAG电泳技术,对成都地区汉族群体199名女性无关个体及97名男性无关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学调查.结果共检出6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89~214bp,其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家系调查证实等位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女性样本杂合度为0.5930;男、女性样本个人识别能力(Dp)分......

    作者:黄代新;梁伟波;吴梅筠;张林 刊期: 2002- 03

  • 东莞地区外来工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研究东莞地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东莞市公安局1990~2001年的法医学检案中遴选的284例SMDS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分析SMDS猝死者的籍贯、年龄、性别、死亡季节的分布及死亡经过、尸检所见的特征.结论此项研究为下-步进行SMDS的流行病学研究积累了初步资料.......

    作者:成建定;陈玉川;曾家乐;李杰;陈兴武;王忠平;石尖 刊期: 2002- 03

  • 类胰蛋白酶与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目的探讨类胰蛋白酶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方法从类胰蛋白酶的生物学特性、正常人分布、检测方法及其与过敏性休克的关系,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三例尸体血清类胰蛋白酶的浓度,对三例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案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例血清中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分别为52ng/ml和121ng/ml(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另一例浓度为0.73ng/ml.结论诊断过敏性休克,类胰蛋白酶含量的检测是很有意义的,但不能单凭检测......

    作者:沈忆文;陆超;赵子琴;薛爱民;殷莲华 刊期: 2002- 03

  •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PGM1基因型

    目的应用PCR-SSCP技术分型PGM1基因型.方法提取156份武汉地区汉族无关个体的血样DNA,分别扩增PGM1基因外显子4和外显子8的多态性靶DNA,用SSCP分析PCR产物,判断基因型.结果两种PCR产物均检出了两个等位基因、三种基因型,DP值分别为0.5620、0.4405.综合外显子4和8的PCR-SSCP结果,分出8种PGM1基因型,DP值为0.7318.应用本法对保存10年的陈旧血痕......

    作者:宋海燕;杨庆恩;余纯应 刊期: 2002- 03

  • 劳动争议案件司法精神病鉴定研究

    目的探讨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1年156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被鉴定人一般资料、案由、委托方、鉴定时机、病史、鉴定结论等情况.结果44.2%的被鉴定人处于30~39岁,委托方多为法院(68.6%),大多数案件由家属和法院申请鉴定;终(中)止合同的案件占75.7%,劳动报酬的案件大幅度上升;争议起始至申请鉴定平均相距21.9个月,12个......

    作者:管唯;黄富银;汤涛;吴家声;汪建君 刊期: 2002- 03

  • 毒鼠强中毒的凋亡细胞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在不同剂量下毒鼠强中毒后不同时间各器官的病理学变化,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指标.方法建立小鼠毒鼠强中毒的实验模型,通过常规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对小鼠毒鼠强急、慢性中毒后脑、心、肝、肾等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进行系统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计算机病理学图像分析;对中毒实验组的小鼠上述器官检材进行毒物分析.结果慢性中毒组小鼠在中毒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脑、心、肝、肾等器官凋亡细胞数......

    作者:程亦斌;刘宁国;张建华;陈忆九;黄晓华 刊期: 2002- 03

  • 大鼠皮肤创伤后EⅢA-FN mRNA表达与损伤时间推断研究

    目的研究皮肤创伤后不同时间纤连蛋白剪接方式变化及EⅢA剪接异型体的表达.方法提取伤区组织总RNA,RT-PCR方法扩增目的条带.结果大鼠皮肤损伤后表达出正常组织中没有的EⅢA+(526bp)片段,其中伤后1h该条带肉眼可辨认,在伤后24h内,随损伤时间延长其条带亮度相应升高.结论EⅢA-FN剪接异型体表达变化可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较理想指标.......

    作者:刘宁国;陈忆九;黄晓华;张建华;李莉 刊期: 2002- 03

  • 重组纤维连接蛋白EDA-EDB融合蛋白的分子克隆

    目的构建重组pET28a-EDA-EDB质粒,制备重组纤维连接蛋白EDA-EDB融合蛋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EDA、EDB基因片段连接,再将该重组基因插入pET28a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融合EDA-EDB蛋白后,利用6×His/Ni-NTA纯化系统进行纯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成功连接EDA、EDB基因片段,重组pET28a-EDA-EDB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度表达重组蛋白,......

    作者:薛爱民;王华;叶荣;沈忆文;赵子琴 刊期: 20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