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单位: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部门: 《法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6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4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法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主办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619
- 国内刊号:31-1472/R
- 出版周期:
-
生物检材中氯胺酮及其代谢物的检测
近年来氯胺酮的滥用越来越普遍,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越来越重要.氯胺酮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物主要有去甲氯胺酮、脱氢去甲氯胺酮等.目前,常用的生物检材有血液、尿液、毛发等.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本文参考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生物检材中氯胺酮及其代谢物的检测方法作一综述,为法医毒物分析等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作者:陈礼莉;廖林川;王周丽 刊期: 2005- 02
-
13例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错误原因分析
死亡时间推断有十分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对查明案件真相常常起到关键作用.在实践中,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历来是法医学的难点,推断的死亡时间同实际死亡时间存在误差常是难以避免的,但若误差较大,对案件的侦办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甚至会误导案件的侦查方向,产生冤假错案.......
作者:孙栋;贾力;张峰 刊期: 2005- 02
-
医源性抑制性死亡尸检分析
医源性抑制性死亡常引起医疗纠纷而要求进行法医学鉴定,类似的尸检国内报道较少,现报告3例因胃管或宫腔镜引起的抑制性死亡,并对其常见并发症及尸检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作者:贾冬梅;周亦武;刘良;朱少华;任亮;徐小虎 刊期: 2005- 02
-
影像资料的鉴别在法医学鉴定中的重要价值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X线、CT、MRI、超声探查及放射性同位素显影等.随着影像学检测技术和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资料可以直接显示损伤与病变的部位和形态.......
作者:谢兴夫;阮健民;包朝胜 刊期: 2005- 02
-
创道在损伤程度鉴定中的意义
创是人体损伤鉴定中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在损伤程度鉴定的法医l临床学实践中,涉及创的案例也非常多见.(以下简称)将人体划分为头皮、面部、颈部、肢体和躯干等五个部分,分别对创做出了具体规定,作为轻伤起评的依据.......
作者:刘杰;阮建民;包朝胜 刊期: 2005- 02
-
多处创口伤情鉴定方法的比较
倍受关注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经课题组历经两年整合编制了已通过专家鉴定,与现正实施的标准相比,新标准更详实,可操作性也更强,但仍有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笔者就其中较为常见的多处创口(或疤痕)的鉴定标准问题,提出如下探讨.......
作者:张彦民;苏晶晶 刊期: 2005- 02
-
欧盟成员国法医学尸体解剖规则介绍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加入WTO以后的形势要求,国际间对司法鉴定实验室和鉴定技术能力及工作规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法医分技术委员会近期对法医病理学专业已颁布的标准进行了评估,并对现有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又于今年9月成立了法庭科学分委员会,跟踪、介绍并比较、调研法庭科学领域内检查或检测标准是上述两个委员会的工作职责.目前法......
作者:陈忆九;邓建强;颜峰平 刊期: 2005- 02
-
西安汉族HLA-DQB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已知的人类复杂的多态遗传系统[1],其等位基因的变异不仅是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较理想的遗传标记,而且在医学、人类学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琳;邓建强;赖江华;赖淑苹 刊期: 2005- 02
动态资讯
- 1 脑损伤后COX-1和COX-2的表达
- 2 颅脑外伤后假性癫痫的法医学鉴定
- 3 大鼠脑挫伤后组织学及Bax/Bcl-2表达的研究
- 4 活鱼致成人哽死1例
- 5 大鼠死后脑、心肌和肾组织β-actin mRNA的降解与早期死亡时间的关系
- 6 监管场所25例非正常死亡的法医学分析
- 7 中毒昏迷后自身压迫致手功能严重障碍法医学鉴定1例
- 8 神经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检测进展
- 9 烫发、梳理和拉伸损伤对头发角蛋白的影响
- 10 武汉汉族人群D20S85和D6S477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
- 11 喉损伤后原发性喉结核1例
- 12 虚拟解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 13 应用自动化工作站批量提取生物检材DNA
- 14 大鼠闭合性脑损伤酯化银和白蛋白组织化学研究
- 15 膈肌疲劳在家兔体位窒息死亡中的作用
- 16 STR滑脱模型的构建及其影响因素
- 17 MDMA中毒致死检验1例
- 18 死后自家消化致胃穿孔 1例
- 19 γ-羟基丁酸在急性中毒大鼠体液和组织中的检测及分布
- 20 喝水呛咳抑制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