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单位: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部门: 《法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6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4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法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主办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619
- 国内刊号:31-1472/R
- 出版周期:
-
中国汉族人mtDNA控制区异质性遗传规律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mtDNA控制区异质性分布情况和遗传规律.方法将人mtDNA控制区扩增成6个部分互相重叠的片段,利用已建立的DHPLC技术分析其异质性规律.结果对150例汉族无关个体的多种组织检测,发现异质性个体的发生率达34%(51/150);个体的组织mtDNA异质性检出率高为脑(50/150)、心肌(48/150)、低为骨骼(22/150);本组共发现mtDNA控制区异质性位点有36个;同......
作者:蒋琼橙;童大跃;孙宏钰;区敬华;陈丽娴;伍新尧 刊期: 2006- 03
-
广东汉族DXS10011和DXS8377单体型
目的调查DX10011和DXS8377两个X染色体STR在广东汉族男性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DNA样本来自广东汉族男性无关个体,PCR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法进行DNA分型.结果在113名个体中,DXS10011和DXS8377分别检出20和12个等位基因.DXS10011-DXS8377共有72种不同的单体型,多见的单体型只出现了3次.在没有母亲时,DXS10011-DXS8377的女孩......
作者:吕德坚;陈树春;王学文;刘秋玲;陆惠玲 刊期: 2006- 03
-
大鼠脑挫伤后神经细胞DNA片段化和含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神经细胞DNA片段化和DNA含量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建立自由落体打击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采用TUNEL和Feulgen'sDNA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大鼠脑挫伤后随着损伤时间延长DNA片段化程度逐渐增强,而DNA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采用TUNEL和Feulgen'sDNA染色法观察伤后DNA片段化和DNA含量变化,可以应用于脑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探索推断损伤时间......
作者:李凡;廖志钢;马书玲;王晔;官鹏;刘敏 刊期: 2006- 03
-
膈肌疲劳在家兔体位窒息死亡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膈肌在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中的作用.方法将家兔固定双上肢悬挂,并监测家兔膈肌肌电图(EMGdi)的变化.结果在连续记录的EMGdi中早期的EMGdi与晚期的EMGdi比较高频与低频(H/L)的比值显著降低,提示膈肌疲劳确实存在.结论膈肌疲劳在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姜富学;竞花兰;欧桂生;廖信彪;张宜骏;余彦耿;成建定;李朝晖;郭晓然 刊期: 2006- 03
-
大鼠脑挫伤后巢蛋白表达与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关系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巢蛋白(nest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模型,在脑挫伤后不同时间(0.5,6,12h和1,3,7,14,28d)观察nestin蛋白在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及胼胝体表达情况.结果伤后0.5h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及胼胝体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强,7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8d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恢复至正常......
作者:贾冬梅;何光龙;周亦武;邓伟年;孙来晶;戴甲培;刘良;徐小虎 刊期: 2006- 03
-
考古样品中Amelogenin同源基因的提取和检测
目的利用人类性染色体Amelogenin同源基因在X、Y染色体上序列长度的差异,选择设计引物,对考古样本进行古DNA性别信息研究.方法采用苯酚/氯仿-二氧化硅-超滤离心方法提取东岭墓葬群殉人骨骼、牙齿古DNA,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和检测古DNA扩增片段.结果8个墓葬16个样品中有7个样品出现阳性扩增检测,目标基因片段清楚,男性为二条带(X、Y),女性为一条带(X),......
作者:张虎勤;杨周岐;刘芳娥;张金;赵文明 刊期: 2006- 03
-
大鼠海绵体神经的解剖及神经性ED模型的建立
目的对大鼠海绵体神经进行解剖并制作损伤致神经性ED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10只废弃大鼠的解剖了解海绵体神经的解剖结构,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一个月通过低频电刺激证实造模是否成功.结果大鼠海绵体神经解剖结构与人体非常相似,位于盆神经节的下方,电刺激海绵体神经,勃起试验阳性,造模后勃起试验阴性(P<0.01).结论由于大鼠海绵体神经分布与人体有高度相似性,且价格适合,是ED研究的理......
作者:王飞翔;张玲莉;朱广友 刊期: 2006- 03
-
人体血液体外电击致血细胞穿孔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血细胞体外电击时细胞膜的结构变化.方法对成人血液分别分组通过220V交流电电击5,10,20,30s和1min后,用扫描电镜观察血细胞膜的变化.结果电击后,即可以观察到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细胞膜穿孔,其中红细胞穿孔可为一个或多个,形状多为圆形或卵圆形,白细胞穿孔则为多个,呈筛网状;穿孔细胞数随电击时间延长而增多;电击5s时为6%左右,以后逐渐增加,至电击1min时,穿孔细胞数可达40%左右.结......
作者:王晔;刘敏;彭雪梅;李凡;张付;张奎;廖志钢 刊期: 2006- 03
-
激光显微捕获口腔上皮细胞的DNA分型
目的探索激光显微技术(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system,LCM)捕获口腔上皮细胞,并进行STR-DNA分型检测的方法.方法用VERITAS显微切割仪红外低能激光显微捕获一定数量口腔上皮细胞,进行ProfilerPlus试剂盒STR复合扩增,检测DNA基因型.结果7~8个口腔上皮细胞能成功获得STR-DNA分型.3~4个口腔上皮细胞不能成功获得STR-DNA分型.结......
作者:顾丽华;张晨;陈连康;郑会芬;程莉;周怀谷 刊期: 2006- 03
-
云南汉族人群11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及法医学应用
目的调查11个Y-STR基因座及其单倍型在云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为法医学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应用Powerplex(R)Y系统对云南汉族201名无关男性个体进行11个Y-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用ABI310型基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统计其群体遗传学参数.结果Powerplex(R)Y系统前10个Y-STR基因座分别检出3、5、6、8、5、4、5、8、4、7......
作者:张晓红;吴微微;唐建新;钱光立;张小明 刊期: 2006- 03
动态资讯
- 1 虐待老人致死1例
- 2 本刊启事
- 3 流产的病因及其法医学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 4 荧光复合扩增4个Y染色体STR的单倍型及其法医学应用
- 5 小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PI3K/Akt通路的作用
- 6 鼻骨线形骨折合并鼻颌缝分离法医学鉴定1例
- 7 生物检材中海洛因代谢物分析现状
- 8 帕金森病患者剖腹自杀死亡1例
- 9 刀刺致马尾损伤的鉴定1例
- 10 围产期母婴医疗纠纷尸检49例分析
- 11 晚期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49例分析
- 12 美沙酮戒毒治疗死亡1例
- 13 车祸致鼻衄死亡1例
- 14 急性心肌梗死时人心脏房室结细胞糖蛋白表达
- 15 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人群G1m(3)因子的频率分布调查
- 16 接触性生物检材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 17 撕脱骨折与永存骨骺、籽骨、副骨的影像学鉴别
- 18 两例强奸案中特殊生物检材的DNA检验
- 19 基于通用报告引物的5个Y-SNP复合扩增及其单倍型
- 20 97例醉驾案例的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