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单位: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部门: 《法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6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4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法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主办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619
- 国内刊号:31-1472/R
- 出版周期:
-
血细胞线粒体DNA 4977缺失与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组人活体血细胞线粒体DNA4977碱基缺失情况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nderson标准序列设计mtDNA恒定区和mtDNA4977特异缺失区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10份不同年龄组人活体血细胞mtDNA4977缺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23岁以下个体中未检出mtDNA4977缺失,在大于23岁的被检个体中检测到mtDNA4977缺失,年龄越大,越容易检测到缺失.......
作者:李成涛;李莉;柳燕 刊期: 2006- 05
-
固相萃取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全血中甲基苯丙胺
目的建立全血中甲基苯丙胺的固相萃取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检验方法.方法血液采用OasisHLB固相萃取小柱直接萃取,BeckmanP/ACEMDQ毛细管电泳仪区带法分析.结果回归方程y=0.0083x-0.0164,线性范围5~75μg/mL(r=0.994),日内精密度RSD=2.22%,日间精密度RSD=5.31%,盐酸甲基苯丙胺质量浓度为25.0μg/mL的全血相对回收率(91.63±2.5)%.......
作者:龚飞君;张润生 刊期: 2006- 05
-
扫描图像视觉诱发电位视力与国际视力表视力的比较
目的研究扫描图像视觉诱发电位视力与国际视力表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一组正常视力者插片模拟视力下降,并记录扫描图像VEP,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在SPVEP视力测定时,应用八个不同空间频率的垂直光栅作为刺激,刺激时间频率为25Hz,每一空间频率SPVEP振幅的均值经傅立叶转换分析显示,绘制振幅-空间频率曲线,并通过外推法估计视力.结论在视力中等度损害时,SPVEP视力与国际视力表视力相关性好.当国......
作者:刘瑞珏;刘海燕 刊期: 2006- 05
-
SPE-HPLC分析全血中37种药(毒)物
目的建立全血中37种常见药(毒)物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分析方法.方法以多沙普仑为内标,0.5mL全血经Oasis小柱固相萃取后,用HPLC进行分析,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色谱柱采用LiChrospher(R)100RP-C18柱(250mm×4.0mm×5μm);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30nm和250nm,同时进行紫外扫描;柱温50℃.结果37种药(毒)物的绝对回收......
作者:梁晨;张玉荣;金琦芸;郭幼梅 刊期: 2006- 05
-
不同损伤程度脑震荡鼠逆行性遗忘变化比较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程度脑震荡(CC)大鼠逆行性遗忘(RA)之变化情况.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不同损伤程度脑震荡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检测脑震荡后大鼠逆行性遗忘变化情况.结果单纯性脑震荡(PCC)大鼠打击后72h内出现逆行性遗忘,伤后4d出现认知受损,随后恢复.复杂性脑震荡(CCC)大鼠打击后5d内既有逆行性遗忘的存在,又有认知功能受损,5d后恢复.结论大鼠不同损伤程度脑震荡后均出现逆行性......
作者:刘建兴;于建云;许冰莹;郭丽萍;兰光明;赵旭东;冯忠堂 刊期: 2006- 05
-
放射影像学在颈部损伤尸体检验中的应用
多层面计算机断层成像(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尸体骨骼系统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等同于传统的尸体解剖,运用在颈部损伤的尸体检验中可以弥补传统尸体解剖的某些不足,在某些特定的环境、腐败、烧焦或具有传染性的尸体检验中,MSCT和MRI联合使用可以作为机械性窒息、挥鞭样损伤、颈椎损伤及颈部血管损伤的可选择的法医学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谢英;易旭夫;陈晓刚;周晓蓉;崔丽娟;林霞;王青 刊期: 2006- 05
-
事件相关电位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
事件相关电位作为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发展迅速,为近年来研究人的认知功能有效的方法之一.P300是事件相关电位中被研究为广泛和成熟的一个成分,与注意、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过程关系密切.对脑损伤后认知功能改变的评价是这类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相关研究的展开,这项技术在法医临床、精神病等领域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余庆;张玲莉;赵小红 刊期: 2006- 05
-
早期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法医病理学研究进展
心源性猝死在成人猝死的死因中占首位,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猝死的主要机制之一,由于早期心肌梗死发生突然,且可在短时间内死亡,肉眼和镜下都缺乏典型的形态学改变,一直都是法医实践中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多年来心肌梗死的研究成果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及局限,展望新的临床指标在法医工作中的可行性,期望提高死后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何柯;吕纪平;朱新菊;王振原 刊期: 2006- 05
-
外周神经损伤与男子性功能障碍
支配生殖器官的外周神经包括植物神经和躯体神经,前者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后者分为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男子性功能障碍可表现为性欲异常、勃起障碍、射精异常、高潮障碍和异常勃起.不同神经损伤导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也不同,同一症状可由不同神经损伤所致.应当正确理解外周神经损伤与男子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作者:阮义生;朱广友;沈彦 刊期: 2006- 05
-
105例凶杀案责任能力评定分析
目的探讨鉴定医生评定凶杀案例责任能力时的主要依据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总计105例凶杀案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责任能力者41例(39.0%);限定责任能力者28例(26.7%);完全责任能力者36例(34.3%);与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凶杀行为是否由精神病理因素引起(Gamma=0.906,P=0.000),临床诊断是否为重性精神病(Gamma=0.761,P=0.......
作者:孙毅;胡纪念 刊期: 2006- 05
动态资讯
- 1 432例自杀案例分析
- 2 人脾细胞核几何参数变化与早期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 3 ICP引发宫内窘迫的死因分析及其法医学意义
- 4 移尸案死亡方式法医学分析1例
- 5 大鼠皮肤和肌肉挫伤后细胞问黏附分子-1mRNA表达变化
- 6 大鼠双后肢挤压伤局部肌组织NO变化及其作用
- 7 射钉枪射钉直接射入颅内存活1例
- 8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若干条文的理解与适用(第六讲 腹部损伤)
- 9 计算机动态姿势图识别伪装平衡功能障碍
- 10 小鼠死后脑R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
- 11 SNaPshot技术应用于云南省部分人群ABO血型基因分型
- 12 大鼠弥散性轴索损伤后β-APP的表达
- 13 人类mtDNA控制区异质性
- 14 广东汉族人群H19基因上游差异甲基化区SNP
- 15 498例海口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的法医学分析
- 16 小鼠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IL-10在不同表达部位的组化定量研究
- 17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 18 氯氮平投毒致人死亡1例
- 19 Chelex-100法联合磁珠法检测泥土精斑DNA 1例
- 20 摩托车交通事故致闭合性胸主动脉断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