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单位: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部门: 《法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6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4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法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法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主办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619
  • 国内刊号:31-1472/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期刊收录:
法医学杂志2016年第3期文章
  • 有限元方法在交通损伤中的应用及其法医学前景

    有限元方法(finiteelementmethod,FEM)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值计算方法,目前已逐渐被应用于医学及生物力学领域.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研究交通损伤中人体结构的受力过程分析和受伤机制,为交通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帮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交通损伤中颅脑、颈椎、胸腹部、骨盆及四肢的有限元建模和分析进展.......

    作者:刘成刚;陆玉军;高静;刘清 刊期: 2016- 03

  • 外伤性癫痫及其法医学评定进展

    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epilepsy,PTE)是指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影像学检查可见器质性病变,脑电图检查可见异常脑电波与颅脑损伤部位一致.外伤后癫痫发生率低,案例报道较少,患者易夸大病情,给法医学鉴定增加难度.本文就外伤性癫痫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法医学鉴定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运阁;李春晓;管国富;吕铭;程荷英;陈焕 刊期: 2016- 03

  • 人体生物性物质来源鉴定及法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犯罪现场中人体生物性物质来源鉴定在重现犯罪过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寻找特异性遗传标记鉴定人体不同生物性物质来源是近年来法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用于人体生物性物质来源鉴定的遗传标记进行综述,包括DNA甲基化、mRNA、microRNA、微生物菌群、蛋白质等.通过比较不同种类遗传标记鉴定人体生物性物质来源的原理和方法,发现人体不同生物性物质来源的鉴定都有其适合的遗传标记种类,......

    作者:邹凯南;桂程;曹禹;杨帆;周怀谷 刊期: 2016- 03

  • 24个Y-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差异分析

    目的调查华东地区汉族无关个体24个Y-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多态性,比较华东汉族和广东汉族人群间的群体差异性.方法应用GFS24YSTR荧光检测试剂盒,对华东地区268名汉族无关个体24个Y-STR基因座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比较华东汉族和广东汉族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群体差异分析.结果华东地区268名汉族无关个体24个Y-STR基因座共检出235个等位基因,267种单倍型,GD值范围为0.56......

    作者:朱如心;刘俊宏;赵琪;林源;李莉 刊期: 2016- 03

  • PowerPlex?21试剂盒扩增后的分型图谱中Y片段丢失的识别

    目的依据分型图谱,直观、简便识别是否存在Amelogenin基因Y片段丢失的可能.方法采用计算分型图谱中等位基因峰高之和比值的方法,统计1968份人员样本经PowerPlex?21试剂盒扩增后Amelogenin与D3S1358基因座之间的均衡性、AmelogeninX等位基因与AmelogeninY等位基因的均衡性以及D3S1358基因座不同等位基因的均衡性情况.结果90.8%的女性样本Amel......

    作者:汪三存;丁美满;魏晓林;张涛;姚斐 刊期: 2016- 03

  • 接触性生物检材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在现代犯罪行为中,现场物证呈现多样化、微量化的趋势,接触性生物检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接触性生物检材DNA模板量低,检验分型效果不稳定,随着法医DNA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纯化试剂盒和检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其检出率逐渐提高[1-2].本研究采用Chelex-100法与DNAIQTMSystem(DC6700,美国Promega公司)分别对本实验室近年来实际检案中的接触性检材进行DNA提取,分析比较......

    作者:胡丽梅;张瑞;邹军根 刊期: 2016- 03

  • 甘肃东乡族男性24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英文)

    目的检测24个Y-STR基因座单倍型的遗传多态性,探讨其法医物证学应用价值.方法应用AGCUY24试剂盒和3130xl型遗传分析仪对154例甘肃东乡族男性无关个体的24个Y-STR基因座(DYS391、DYS389Ⅰ、DYS439、DYS389Ⅱ、DYS438、DYS643、DYS456、DYS458、DYS437、DYS635、DYS448、DYS527a/b、Y-GATA-H4、DYS447、......

    作者:骆继怀;孙红兵;杨鑫;哈飞;张子龙 刊期: 2016- 03

  • 石家庄地区汉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Y-STR基因座在法医DNA检验中有其特殊的作用.本研究调查了17个Y-STR基因座在河北石家庄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考察其法医学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一平;周晶;张贵芹 刊期: 2016- 03

  • 《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部分条款的理解与认识

    自2014年起实施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调整,分级更细化,规定更合理、科学,但经过实践之后,《标准》中某些条款仍然存在一些争议.针对这些争议,通过分析比较,指出条款中存在的问题或提出修改方案,以期通过探讨能够统一思想、减少争议,对完善鉴定标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吕金星;梁建军;周楠;王宁 刊期: 2016- 03

  • 《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总体原则的把握与理解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以下简称《新标准》)已于日前正式发布,如何准确适用《新标准》,无疑成为广大司法鉴定人高度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医学技术鉴定标准中的总则,对标准条款的准确理解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统揽全局的重要作用,而附则对诸多分级条款的应用则起着关键的指引作用,故在《新标准》的宣贯、学习中,我们应首先对上述部分内容给予高度关注,并注意其与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损伤程......

    作者:夏文涛 刊期: 2016-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