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单位: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部门: 《法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6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4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法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主办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619
- 国内刊号:31-1472/R
- 出版周期:
-
混合效应模型在玻璃体液推断死亡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温度下家兔尸体玻璃体液内K+、Mg2+浓度随pMI的变化规律,探索应用混合效应模型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的可行性.方法家兔处死后分别置于5℃、15℃、25℃和35℃温度下保存,在0~120h内每12h双眼交替微量提取玻璃体液80~100μL.应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玻璃体液中K+、Mg2+的浓度.应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拟合,建立pMI推断方程.......
作者:杨明真;李辉军;张天叶;丁自娇;吴士凡;邱鑫罡;刘茜 刊期: 2018- 01
-
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oxO1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
目的检测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oxO1的表达及其时间规律性变化.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切创后不同时间段皮肤中FoxO1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皮肤创口正常愈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FoxO1弱表达于表皮、毛囊、皮脂腺、血管内皮及真皮中少数的成纤维细胞;伤后6~12h创口周边区表皮及皮肤附件FoxO1表达增强,可见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
作者:陈扬;季心怡;范琰琰;喻林升 刊期: 2018- 01
-
血液和尿液中砷形态化合物的HPLC-ICP-MS分析
目的建立血液和尿液中6种砷形态化合物[AsC、AsB、As(Ⅲ)、DMA、MMA、As(Ⅴ)]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HpLC-ICp-MS)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案例.方法利用曲拉通破坏细胞,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二水合物络合......
作者:林琳;张素静;徐渭聪;骆如欣;马栋;沈敏 刊期: 2018- 01
-
Nrf2蛋白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时序性表达及作用
目的通过检测骨骼肌损伤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factorerythroid2-relatedfactor2,Nrf2)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腓肠肌内注射心脏毒素,制作骨骼肌损伤模型,分别取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1h、4h、8h、12h、16h、1d、3d、5d、7d、9d、13d、17d、21d的损伤处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
作者:张小红;刘季;李娜;杜秋香;王英元;孙俊红 刊期: 2018- 01
-
FTIR光谱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构建死亡时间推断数学模型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transforminfrared,FTIR)光谱技术结合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死后大鼠脾组织FTIR光谱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推断大鼠死亡时间.方法大鼠脱臼处死,尸体置于20℃环境中,于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脾组织,采集FTIR检测数据,数据预处理后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鼠脾组织光谱吸收峰强随死亡时间延长发生变化,峰位没有改变;主成分分析结果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
作者:王磊;秦新潮;林汉成;邓恺飞;罗仪文;孙其然;杜秋香;王振原;托娅;孙俊红 刊期: 2018- 01
-
示指与接触物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比对
目的探讨示指菌群和接触物(手机触摸屏、个人办公桌桌面)表面菌群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集10名志愿者的示指、手机触摸屏、个人办公桌桌面的菌群,通过宏基因组pCR扩增技术建立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repetitiveintergenicconsensus,ERIC)-pCR指纹图谱.结果7名志愿者的示指与手机触摸屏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对应吻合,且各志愿者个体之间E......
作者:刘耘汀;孙大明;施少培;杨旭 刊期: 2018- 01
-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在轻度精神伤残评定中的应用
目的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指引下,探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量表在轻度精神伤残者等级评定中的适用性.方法纳入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且进行精神伤残评定的轻度精神伤残者(七至十级)124例,正常对照组106例,应用ADL量表、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hysicalself-maintenancescale,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nstrume......
作者:刘露;李豪喆;陈琛;刘超;蔡伟雄 刊期: 2018- 01
-
溺死地点推断的研究进展
水中尸体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水中尸体的发现地往往不是其实际落水溺死的地点,而确定落水点对于寻找尸源至关重要.异物颗粒、硅藻、细菌等水中无机物颗粒和浮游生物等是应用于溺死诊断较有价值的标记物,通过比较组织器官与可疑溺液中的异物颗粒、浮游生物,根据其类型及分布情况的相似度可以推断溺死地点,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对有关溺死地点推断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同行进行溺死地点推断研究提供......
作者:赵建;徐伦武;康晓东;石河;刘超;胡孙林;杨幸怡;徐曲毅;成建定;艾梅 刊期: 2018- 01
-
冠状动脉痉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法医学应用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局部冠状动脉对各类刺激的过收缩反应.目前缺乏对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特异性诊断指标.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冠状动脉痉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平滑肌兴奋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痉挛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内源性一氧化氮、内皮素-1,与血管平滑肌兴奋性增高有关的MLC2磷酸化、Rho激酶及内质网应激的分子作用机制展开阐述,探讨相关分子在诊断冠状动脉......
作者:阙春杏;虞逸静;陈晗;史程;薛爱民 刊期: 2018- 01
-
circRNA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应用展望
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是一类通过首尾相连形成的非编码RNA,在组织细胞中表达丰富,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的特点,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近的研究表明,circRNA在疾病及发生发展中具有调控功能,可能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以及帮助阐明疾病发病机制.本文对circRNA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作为分子生物学标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法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展......
作者:涂春艳;金恺迪;邵诚臣;刘宝年;张雅琪;谢建辉;沈忆文 刊期: 2018- 01
动态资讯
- 1 有限元方法在交通损伤中的应用及其法医学前景
- 2 灌服毒鼠强诱导大鼠细胞DNA的损伤研究
- 3 30个InDel位点在华东汉族和畲族人群的法医学应用
- 4 IBS评分法鉴定全同胞关系及其临界值查询表的构建
- 5 用医用酒精固定的早妊流产胎(胚)盘进行亲子鉴定1例
- 6 非法行医经产妇羊水栓塞死亡1例
- 7 勒颈致缺氧性脑病法医学鉴定1例
- 8 尸检中危险因子防护的研究进展
- 9 左下肢皮肤裂伤后气性坏疽致死医疗损害1例
- 10 外耳道骨折致面神经麻痹1例
- 11 Assessment of a Sudden Death Case due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ased on the PMCT and Forensic Autopsy
- 12 本刊对有关撰稿问题的声明
- 13 反射性心脏骤停复苏鉴定1例
- 14 颅脑交通伤伤残等级评定分析2例
- 15 气管插管致咽喉部损伤特点分析
- 16 脊柱及肋骨变异并存的法医学鉴定2例
- 17 钝性暴力致胸导管损伤1例
- 18 21例损伤后听力损失的法医学鉴定
- 19 三种方式自杀法医学鉴定1例
- 20 皮肤切创愈合中caspase-3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