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单位: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部门: 《法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6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4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法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法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主办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619
  • 国内刊号:31-1472/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期刊收录:
法医学杂志2018年第5期文章
  • 长沙汉族18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目的调查长沙汉族群体18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shorttandemrepeat,STR)序列遗传多态性,探讨其群体遗传学关系及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oldeneye?DNA身份鉴定系统BASIC,对长沙地区2004名汉族无关个体血样DNA进行扩增,3130xl基因分析仪电泳分析,GeneMapper?IDv3.2软件分析等位基因片段大小.统计分析18个STR基因座的频率数据和群体遗传学参数(......

    作者:孙佳胜;田庆花;赵霖;王俊方;毕洁;石美森 刊期: 2018- 05

  • 藻类rDNA特异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检验水体和人体器官中硅藻核糖体DNA(rDNA)5.8S部分序列、第二内转录间隔区(second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2)序列(5.8S+ITS2)的长度多态性差异,判断溺水死亡案件中受害人的落水地点以及受害人系生前落水还是死后被抛尸入水.方法以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受理的2例硅藻检验鉴定案例为对象,利用5.8S+ITS2分子标记的长度多态性,分析藻类生物......

    作者:袁文勇;汤晓蕙;周顺平;俞卫东 刊期: 2018- 05

  • miniSTR基因座及其检测系统在降解检材中的法医学应用

    目的建立16个mini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体系,探讨其在法医学降解检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六色荧光标记技术,对16个miniSTR基因座进行复合扩增体系的构建及法医学应用评估.结果开发出一个六色荧光标记的miniSTR扩增试剂盒,可同时对15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Amelogenin基因座和DYS391基因座进行分型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分型结果稳定、准确,灵敏度达50pg,实际案件中常见生物......

    作者:王鑫;陈维忠;张健;李景辉;孙元鹏;石云杰;张雷;陈林丽;周翔;周如华 刊期: 2018- 05

  • 基于Ion Torrent PGMTM测序平台的CSF1PO和D18S51基因座分析

    目的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技术对CSF1PO和D18S51基因座进行分析检测,研究CSF1PO和D18S51基因座的序列多态性.方法采集165例中国汉族无关个体外周血样,应用QIAampDNAMini试剂盒提取样本DNA,IonPlusFragmentLibrary试剂盒构建文库,在IonTorrentPGMTM测序平台上进行DNA序列测定,针对新......

    作者:杨仪尊;平原 刊期: 2018- 05

  • 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伤残评定

    儿童四肢长骨骨骺骨折在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案件中多发,不同的骨折类型影响伤残评定的结果.以往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根据骨骺的骨折类型(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进行评定.现《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增加了骨骺压缩性骨折的评残条款.四肢长骨纵向生长是依靠两端轴向的压力促使骺板增殖发育,骨骺的损伤可能会影响肢体和关节的发育,造成肢体短缩、过度生长或者关节畸形[1].骨骺骨折的分型方法较......

    作者:靳建;唐谷;徐宏;李波 刊期: 2018- 05

  • 法医昆虫学标准化应用及我国主要嗜尸性昆虫应用数据

    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学的百年难题,又是命案侦破的关键指标.法医昆虫学为死亡时间推断另辟蹊径,尤其是对高度腐败及白骨化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优越性已经被大量案例证实.法医昆虫学技术目前日趋成熟,本文将对法医昆虫学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机制进行阐述,强调技术的标准化应用,并列出适合我国基层法医应用的数据.......

    作者:王禹;王江峰 刊期: 2018- 05

  • 大鼠死后肠道菌群演替规律

    目的初步探索尸体肠道菌群的时序性变化用于死亡时间推断.方法利用棉签擦拭颈椎脱臼处死大鼠肠道取样,通过提取肠道菌群DNA,选取16SrRNAV3区通用引物进行PCR,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得到的图谱进行组间菌群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并对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切下的条带进行纯化、PCR、测序后获得各组厚壁菌门的主要菌群所占百分比.结果处死后大鼠第1~30天的菌群多样性呈现减少趋势(P......

    作者:李欢;刘睿娜;张思若;袁璐;徐纪茹 刊期: 2018- 05

  • 大鼠死后肝、脾、肾电导率与早期死亡时间的关系

    目的测定24h内不同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大鼠肝、脾、肾的电导率(electricalconductivity,EC),研究不同器官EC与早期PMI的关系.方法将45只SD大鼠采用颈椎脱臼的方法处死后保存于25℃的环境中,分别于死后0、3、6、9、12、15、18、21、24h取大鼠肝、脾、肾组织,用去离子水制成质量浓度为0.1g/mL的浸渍液,测定不同器官浸渍液......

    作者:郑哲;翟仙敦;夏志远;赵琳琳;李永林;莫耀南 刊期: 2018- 05

  • 死亡时间推断新研究与展望

    死亡时间推断相关研究在法医学领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一直是法医病理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传统的方法与手段存在许多缺陷,新方法的引入势在必行.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关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有着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数据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本文首先总结了既往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后对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在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琪;林汉成;徐纪茹;黄平;王振原 刊期: 2018- 05

  • 运用电度表运行变化推断案发时间2例

    1案例1.1案例1某年1月17日,独居老人杨某(女)被发现死于家中.根据现场勘验及尸体检验,死者因遭受外伤作用致脑损伤死亡,系他杀.在案件侦办过程中,侦查人员调查得知,死者为老年女性,独居,平时生活较为规律,1月14日17:00在附近麻将室活动后返回家中,当晚和其女儿通电话约定次日见面.1月15日,其女儿无法和杨某取得联系,1月17日发现杨某死于家中.而另外一组调查人员在调查走访中获知,1月15日......

    作者:方俊杰;杨建华;王兵 刊期: 2018-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