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9-04 16:47:03
本刊实行开放获取,双盲审稿,对录用稿件免费快速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并支付稿酬。投稿前请仔细阅读本稿约。
《口腔疾病防治》(原刊名:广东牙病防治),由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主办,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创刊于 1993 年,是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学术类期刊,月刊,CN 44-1724/R,ISSN 2096-1456,CODEN KJF0A4;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第五届广东省优秀期刊、第六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瑞典《开放获取期刊指南》(DOAJ)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多家数据库收录。
本刊面向临床,面向基层,面向预防,反应口腔医学进展和口腔疾病防治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服务口腔疾病预防治疗领域学术交流和口腔疾病防控工作。本刊设有专家论坛、专栏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防治实践、综述等栏目。
1.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① 证明文件 投稿须附作者单位介绍信,证明稿件真实性、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无侵权及无一稿多投等审核的情况。同时须在文章首页以中英文双语注明利益冲突声明、作者贡献声明。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号;说明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临床试验须提供从 WHO 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获得的全球唯一的“临床试验注册号(Trial registration)”及注册机构名称,并以中英文双语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结束处;动物实验须提供实验动物合格证号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号,并著录于论文中。来稿如系国家级或部、省级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请将基金项目的中英文正式名称列于文章首页,并注明项目编号,多项基金请依次列出,须附基金项目证明文件扫描件,本刊将考虑优先刊用。
② 总体要求 来稿须具有学术性、创造性、可读性和实用性,资料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语句简练通顺,撰写规范,主要栏目文章格式见官网的论文模板。专家论坛、专栏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等全文(含中英文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8 000 字;综述一般不超过6 000 字;病例报道不超过4 500 字。
③ 题名 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20 个汉字,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
④ 作者 稿件的每位作者应该是论文学术内容的创造构思或设计者、研究实施者、统计分析和解释者、起草撰写者、能对编辑提出的审稿意见进行核实修改者、能在学术界就论文内容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者。专家论坛作者一般不超过 2 位,专家共识作者可有多位,均要求职称副高以上;综述类文章作者一般不超过3位;其他类文章作者一般不超过6位。对该文有贡献而不具备作者条件的其他人员可列在致谢项中。由作者自行按作者贡献的大小排序,并注明作者单位。如作者分属不同单位,在作者名后右上角注明1、2、3,单位分列,注明不同单位的邮政编码、单位所在省市名,注明作者和通信作者的职称、学位、电子邮箱、电话号码。有关作者与单位信息均出现在首页,便于本刊双盲审稿。
⑤ 摘要 执行GB/T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论著须附 400 字左右的四段结构式中文摘要,分为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及统计学结果)和结论。述评、综述类须附400 字左右的中文摘要,须体现文献复习结果、作者观点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中英文摘要内容一致。
⑥ 关键词 每篇选取8 ~10 个能反映文稿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并符合《医学主题词表》。
⑦ 英文项 英文的题名、全部作者、单位名称、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图题(图注)、表题(表注)应与中文相对应。
⑧ 医学名词 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不用商品名。
⑨ 图表 执行 CY/T 171—2019,《学术出版规范 插图》和 CY/T 170—2019《学术出版规范 表格》。图(表)均应有完整的简短确切的图题(表题),组图应提供各小图图注。图(表)内文字、图题(表题)、图注(表注)均须中英文对照。本刊采用三线表。正文中照片须用4 mm,宽1mm 的箭头标注典型病变处,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或标尺。柱状图采用彩色图。正文中避免文、图、表重复,图表须有自明性。投稿时所有图片请提供原始图片,图片分辨率不低于:线图1200dpi,半色调图300dpi,彩图及组合图600dpi。单个原图,打包上传于附件中。单栏组合图宽不超过7 cm,通栏组合图宽不超过16.2 cm,组合图图高不超过20 cm。
⑩ 量和单位 执行 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T 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T 3102.1~3102.13—1993《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在图和表中,用量和单位符号的比值表示。
(11)数字 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12)统计学 统计学符号 按 GB/T 3358.1~3358.3—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 并写明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值)、具体的P值。
(13)缩略语 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时先标注中文全称,再用括号注明英文全称和缩略语。
(1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年正式出版物公开发表的文献择要列举,参考文献按 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内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顺序与文后参考文献一致。在文末参考文献项依次列出,序号加方括号。引用中文参考文献时,需在其后再用英文著录该条文献,中文作者姓名的英译名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的首字母大写,名按音节首字母大写的缩写形式,中文刊名英文著录时使用其刊名的英文简称,不使用汉语拼音名称,无规范英文简称者著录英文刊名全称。对有DOI 编码的文献须著录DOI,列于该条文献末尾。参考文献必须对照原文核实无误,避免引用文摘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作者须与正文引用处作者姓名一致。
参考文献格式示例:
期刊:[序号]作者姓名(不超过3 人者全部写出,超过3 人者只写前3 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作者姓在前,名缩写在后。下同).题名.刊名(外文期刊按Index Medicus 缩写,不加缩写点),年份,卷(期):起页-止页.获取和访问路径(电子资源必备).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电子资源必备).
示例:[1] Pamudurti NR, Bartok O, Jens M, et al. Translation of circRNAs[J]. Mol Cell, 2017, 66(1):9-21. doi: 10.1016/j.mol-cel.2017.02.021.
[2] 陈树伟, 杨安奎, 张诠, 等. 单中心24 年1 915 例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分析[J]. 口腔疾病防治, 2020, 28(8): 487-493. doi: 10.12016/j.issn.2096-1456.2020.08.002.
Chen SW, Yang Ak, Zhang Q, et al. Analysis of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vival of 1 915 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 24-year experience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J]. J Prev Treat Stomatol Dis, 2020, 28 (8): 487-493. doi: 10.12016/j.issn.2096-1456.2020.08.002.
[3] 石炳毅, 刘志佳. 肾移植: 从质量控制到质量提升计划[J/OL].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18, 12(3): 97-101 [2018-12-10]. http://rs.yiigle.com/CN119290201803/1074260.htm. doi: 10.3877. cma. j. issn. 1674-3903. 2018.03.001.
Shi BY, Liu ZJ. Kidney transplantation: from quality control to quality improvement plan[J/OL]. Chin J Transplant (Elec- tronic Edition), 2018, 12(3): 97-101 [2018-12-10]. http://rs.yiigle.com/CN119290201803/1074260.htm. doi: 10.3877. cma. j. issn. 1674-3903. 2018.03.001.
专著:[序号]作者姓名(不超过 3 人者全部写出,超过 3 人者只写前 3 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西文作者姓在前,名缩写在后。下同). 书名. 版次 (第1 版可省略). 出版地:出版社,年份:起页-止页. 获取和访问路径(电子资源必备).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电子资源必备).
示例:
[1] 冯海兰, 徐军. 口腔修复学[M]. 2 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3.
Feng HL, Xu J. Prosthodontics[M]. 2nd ed.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Medical Press, 2013.
[2] Deverell W, Igler D. A companion to California history[M/OL].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13: 21-22(2013-11-15) [2019-08-29].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book/10.1002/9781444305036. doi:10.1002/9781444305036.
(15)外文符号 正确标注外文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
2. 稿件处理
① 投稿请登录本刊官网http://www.kqjbfz.com 的“作者投稿”在线投稿并按本刊格式及要求自查。本刊2个月内给予回复,作者可通过本系统查询稿件状态。
② 有关稿件事宜,编辑部均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
③ 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回原稿。
④ 来稿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本刊对来稿有规定范围内的删改权,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自行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修回者,作自动撤稿处理。作者如要将来稿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⑤ 来稿一经我刊接受刊用,需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及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本刊编辑部所有。本刊稿酬包含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一次性支付。所有录用的稿件本刊有权以纸载体、电子期刊、光盘版、入数据库等方式出版;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⑥来稿刊出后赠阅当期杂志2 册。要求增加赠数者,请与编辑部联系。
⑦来稿及相关研究的获奖情况请及时通知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