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GLP-1类药物改写慢性肾病治疗格局:司美格鲁肽FLOW研究结果与中国市场机遇

时间:2025-08-26 10:42:55

慢性肾病(CKD)正以"隐形流行病"之势席卷全球,据国际肾脏病学会统计,全球约10%成年人受其困扰,中国患者超1.2亿人。长期以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构成的"三大支柱"疗法,虽能延缓疾病进展,但仍有30%患者在1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2024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公布的FLOW研究结果,标志着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司美格鲁肽成为继三大支柱后的"第四支柱",为CKD治疗带来范式革新。

从"三大支柱"到"四维守护":FLOW研究改写治疗逻辑

FLOW研究(NCT04571746)是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纳入4114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CKD患者(eGFR 25-75 mL/min/1.73m²,伴或不伴蛋白尿),中位随访3.4年。结果显示,每周1次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1.0 mg较安慰剂显著降低24%肾脏复合终点风险(包括ESRD、eGFR较基线持续下降≥50%或肾脏死亡),eGFR年下降速率较安慰剂组减少1.16 mL/min/1.73m²(从-2.28降至-1.12 mL/min/1.73m²),相当于疾病进展速度减缓51%。

心血管保护作用同样显著:司美格鲁肽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含心梗、卒中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8%,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且获益独立于基线降糖治疗方案。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是否使用SGLT2i、基线eGFR水平或蛋白尿程度,司美格鲁肽均能带来一致获益,突破了传统疗法对特定人群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FLOW研究中国亚组(389例患者)数据显示肾脏复合终点风险降低22%,与全球数据高度一致,为中国患者用药提供了直接证据。

机制创新:超越降糖的"肾脏保护密码"

司美格鲁肽的肾脏保护作用源于其多靶点协同机制。作为GLP-1RA,它不仅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间接减轻肾脏代谢负荷,更直接作用于肾脏GLP-1受体:抑制肾脏炎症反应(减少IL-6、TNF-α释放)、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下调TGF-β1表达)、改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降低肾小球内压)。FLOW研究中,司美格鲁肽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较基线下降31%,进一步验证其对肾脏结构的直接保护效应。

与SGLT2i相比,司美格鲁肽的独特优势在于适用人群更广:即使eGFR<30 mL/min/1.73m²或存在SGLT2i禁忌(如重度肾功能不全、反复泌尿感染)的患者仍能安全使用。其安全性数据显示,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发生率约15%,多为轻至中度,且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缓解,严重低血糖发生率<1%,未增加急性肾损伤风险。

指南与市场双重驱动:全球CKD治疗进入"GLP-1时代"

FLOW研究结果已迅速转化为临床实践变革。2025年1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美国肾脏病学会(ASN)联合指南率先将GLP-1RA纳入CKD合并T2DM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建议在SGLT2i基础上联合使用以最大化肾脏保护。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美国FDA分别于2025年3月、5月批准司美格鲁肽用于CKD适应症,使其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该适应症的GLP-1RA。

中国市场紧随其后!2025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基于FLOW研究中国亚组数据,正式批准司美格鲁肽用于"合并T2DM的CKD成人患者延缓疾病进展"。这一决策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批准该适应症的主要市场,标志着"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综合管理理念在华落地——司美格鲁肽成为国内首个同时覆盖降糖、心血管和肾脏三大适应症的GLP-1RA,为约7450万糖尿病合并CKD患者提供"一药三护"解决方案。

支付体系方面,司美格鲁肽已通过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形式审查,进入商保创新药目录,并有望2026年纳入国家医保。预计医保报销后患者年治疗费用将从约3万元降至1万元以内,显著提升可及性。全球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CKD治疗药物市场将达680亿美元,其中GLP-1RA类占比将超25%。司美格鲁肽凭借先发优势,2025年上半年CKD适应症销售额已突破12亿美元,分析师预计其峰值年销售额将超80亿美元。

中国药企的"GLP-1+CKD"突围战

面对国际巨头的强势布局,中国创新药企正加速GLP-1RA在CKD领域的研发。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Ⅱ期临床显示,在非糖尿病CKD患者中可降低UACR 28%,eGFR下降速率减缓0.92 mL/min/1.73m²,目前已启动Ⅲ期试验;华东医药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在CKD合并T2DM人群中完成桥接试验,预计2026年申报适应症。

本土企业的差异化策略集中在给药途径优化(如恒瑞医药的口服GLP-1RA HRS-7535)和联合疗法探索(如豪森药业的GLP-1RA/SGLT2i复方制剂)。"中国患者对口服制剂接受度更高,且合并心血管疾病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要求我们在药物便利性和多器官保护上做加法。"某头部药企研发负责人表示。联邦制药的UBT251(GLP-1R/GIPR/GCGR三重激动剂)也已获FDA批准开展CKDⅡ期临床,临床前数据显示其肾脏保护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

挑战与展望:从"单药突破"到"生态共建"

尽管前景广阔,GLP-1RA在CKD领域的应用仍面临挑战:长期安全性数据待积累(目前最长随访3.4年)、需注射给药的依从性问题、对非T2DM CKD患者的疗效尚不明确。此外,中国CKD患者中约40%不合并糖尿病,这部分人群的治疗需求尚未被满足,为多靶点药物研发留下空间。

未来,"精准分层+联合治疗"或成主流方向。例如,SGLT2i侧重降低肾小球内压,GLP-1RA主打抗炎抗纤维化,两者机制互补,FLOW研究亚组显示联合使用可使肾脏复合终点风险降低36%。随着中国药企在靶点发现(如FGF23、Klotho)和制剂技术上的突破,CKD治疗有望从"延缓进展"迈向"逆转损伤"的新阶段。

注:FLOW研究数据引自2024年EASD年会Late Breaking Abstract(LB1);中国CKD患者数据引自《柳叶刀·肾脏病学》2023年研究;市场预测数据引自Grand View Research《2025年慢性肾病治疗药物市场报告》;医保政策数据引自国家医保局《2025年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