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创刊于198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创刊时为每期48页季刊,1996年改为每期64页,2005年改为每期80页,2006年变更为每期80页双月刊。2009年起正文纸张由80克双胶纸改为80克UPM雅光纸,采用了图文混排方式。
《法医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为:提供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为维护司法公正、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服务,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本学科的发展。
《法医学杂志》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昆虫学和毒(药)物分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现代司法鉴定科学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既刊登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型项目资助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也刊登许多对实际鉴定工作大有帮助的实用性技术和经验交流类文章,全面地为法医工作者提供科研、教学、检案等方面的新动向、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
开设的栏目有:研究论著、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医疗纠纷、疑难案例报道、综述、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等。
主要作者和读者群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系统等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各类司法鉴定机构中的法医学鉴定人,高校法医院系、法律系的师生,卫生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和法律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多年来奉行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在办刊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审校制度,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处理精益求精。录用文章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栏目内容丰富,版面设计合理,图表制作精确,印刷装帧精良,深受法医学界专业人员、高校师生及司法鉴定领域中相关人员的欢迎和认可。为促进法医学学科发展、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和检案水平以及法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是中国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进入该数据库的法医学类期刊。自1999年起陆续被《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被全国医学综合性检索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8年起本刊被确定为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2009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201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2012年被Elsevier公司二次文献数据库(Scopus)收录。2013年 超星数字期刊。2015年 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4月《法医学杂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来源刊;10月,获准加入WHO西太平洋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
根据期刊引证报告最新统计,《法医学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在法医学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名列榜首。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单位: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部门: 《法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6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472/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法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主办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5619
- 国内刊号:31-1472/R
- 出版周期:
-
外伤性近视1例
近视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多与眼的发育及用眼不当等因素有关,其发病率近年有较大提高,而外伤性近视常常被人们忽视,且有些人很难接受这一观点,甚至教科书等专业书籍也很少记载与论述,那么外伤是否能形成近视以及它的发病机理怎样?本文将介绍1例外伤性近视案例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作者:曹秀岭;李永祥;刘晶;马丽颖 刊期: 2002- 01
-
缝衣针自股静脉游走至心肺1例
小儿因模仿针炙治疗而将逢衣针误扎入右大腿后,缝衣针随血液循环进入心肺实属罕见.1案例某男,13岁,学生.某年2月7日,因腿痛其父带他到当地卫生院进行针炙治疗.2月14日,张某自己用缝衣针模仿针炙时,将1枚长约3cm的缝衣针全部扎入他自己的右大腿腹股沟部软组织内;1小时后感局部疼痛而被家人送到当地县医院急诊行右腹股沟切开探查,未找到缝衣针.......
作者:丁轩坤;兰彰彩;潘国南 刊期: 2002- 01
-
液压冲击脑损伤后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的研究
目的测定外伤性脑损伤后脑内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变化.方法用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致伤模型制作大鼠脑损伤,伤后2、4、8、12、24h取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并用MI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脑损伤后2h即可见ICAM-1在脑内表达上调,12h达高峰,24h已回落.结论测定ICAM-1在脑内的变化情况,可为推断24h以内脑损伤形成时间及伤后存活时间提供参考.......
作者:王欣;李梅;廖志钢;刘敏 刊期: 2002- 01
-
不同方式标记非放射性探针原位杂交效果评价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标记非放射性探针的原位杂交效果.方法通过两种方法标记地高辛随机引物DNA探针和反意RNA探针,在大鼠损伤模型的皮肤组织上进行原位杂交.结果两种探针均可满足要求,以反意RNA探针在阳性染色深度和背景方面效果更佳.结论RNA探针在杂交效果方面优于DNA探针.......
作者:刘宁国;赵子琴;顾云菊;陈忆九;阎祖康;廖燕萍 刊期: 2002- 01
-
亲子鉴定中STR位点数选择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对在亲子鉴定中STR位点数的选择及其鉴定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CODIS13个STR位点分为四个观测组,观测对象包括排除亲权的母亲-孩子-假设父亲三人组合102例,以及肯定亲权的母亲-孩子-假设父亲三人组合100例,通过310遗传分析仪对荧光复合扩增产物进行分型检测.结果各STR观察组出现的低排除指标数与各观察组累积非父排除概率(CPE)值成一定正相关性,CPE值超过99.99%的两个STR......
作者:方建新;程大霖 刊期: 2002- 01
-
大鼠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钙蛋白T脱失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心肌缺血大鼠模型上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显色观察.结果缺血15分钟,大鼠心肌肌钙蛋白T即有明显脱失,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脱失面积呈扩大趋势.计算机图像分析显示缺血大鼠心肌肌钙蛋白T的脱失面积与正常大鼠心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肌钙蛋白T是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
作者:邓大中;陈玉川;胡丙杰;蔡明屈 刊期: 2002- 01
-
原发性脑干损伤后延髓网状结构bFGF改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脑干损伤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延髓网状结构内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撞击法造成实验大鼠脑干损伤死亡,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延髓网状结构中bFGF的改变.结果生前损伤组延髓网状结构内bFGF阳性细胞数和阳性强度与正常组及死后损伤组比较显著升高,后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导致延髓网状结构内神经细胞bFGF表达增高.......
作者:夏雨;徐小虎;王登文;郭昌茂;贺家瑞;吴贤英 刊期: 2002- 01
-
吗啡类毒品中毒死者主要脏器内吗啡分布的研究
目的研究吗啡在人体脏器中的分布情况,筛选适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吗啡的脏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8例吗啡类毒品中毒死亡尸体脑、肾、心、肝等脏器中的吗啡进行定位和半定量观察.结果吗啡主要分布在某些实质细胞的胞浆内,肾脏和脑组织的吗啡含量高,不同器官、不同案例吗啡的分布情况差异较大.结论肾脏和脑是实际检案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吗啡的理想检材.......
作者:单亚明;郝春雨;王龙;王大勇;喻少波;陶禄阳;官大威 刊期: 2002- 01
-
武汉汉族人群D20S85和D6S477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
目的对武汉地区280名汉族无关个体的D20S85和D6S477位点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研究其在法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和PAGE技术进行分型检验.结果分别检出10个、9个等位基因,获得各等位基因在该地区汉族人群分布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位点的DP值分别为0.9085、0.9127.结论D20S85和D6S477是法医学中重要的遗传标记.......
作者:宋海燕;杨荣芝;杨庆恩;余纯应;梅焜;陈慧 刊期: 2002- 01
-
尿样中苯骈二氮杂类药物筛选分析研究
目的建立尿样中苯骈二氮杂类药物两种筛选分析方法.方法用GC/ECD、GC/MS直接测定苯骈二氮杂类药物原体和GC/ECD、GC/MS测定1,4-苯骈二氮杂类药物的酸水解产物苯甲酮同系物.结果GC/ECD直接测定苯骈二氮杂类药物方法,大部分药物的回收率为60%~90%,线性范围为20~200ng/ml尿,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低检出限达0.5ng/ml~10ng/ml.结论所建两种方法各......
作者:沈保华;沈敏;卓先义;赵子琴;吴何坚;卜俊 刊期: 2002- 01
动态资讯
- 1 保存温度与时间对生物样品中氯胺酮稳定性的影响
- 2 大鼠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钙蛋白T脱失的免疫组化研究
- 3 复合扩增检测D9S302、D18S865和PLA2A基因座多态性
- 4 脱落三枚牙齿法医学鉴定1例
- 5 大鼠皮肤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
- 6 表观遗传学及其在同卵双生子研究中的新进展
- 7 皮肤切创组织IL-2、TNF-α时间相关性表达的ELISA分析
- 8 Fas-L在大鼠脑液压冲击伤后的表达
- 9 Marfan综合征研究进展
- 10 斜疝术后睾丸萎缩引致医疗纠纷1例
- 11 非典型性枪弹创1例
- 12 根据mRNA稳定性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
- 13 不同年龄组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变化研究
- 14 武汉汉族人群D20S85和D6S477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
- 15 人体不同部位骨骼新旧骨折的影像学判断
- 16 虐待老人致死1例
- 17 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原理建立的SNP分型新方法
- 18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理解与适用--骨盆及会阴部损伤
- 19 先天性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
- 20 交通事故致降主动脉破裂存活伤残等级评定1例